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节庆”
节庆是为了特定主题而举行的庆祝活动,如传统文化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如少数民族节日: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又如农产品节庆:香蕉节、桃花节、西瓜节、苦瓜节等。“乡村+节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具有经济性、参与性、竞争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乡村+节庆”的设计需要与当地历史传统、自然资源、产业特色等紧密结合,以节庆打造成乡村特色文化名片,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乡村+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乡村特独特的精神标识,对乡村特定历史时代生产力的反映,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非物质遗产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底色,它由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包括: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知识和实践等。“乡村+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和弘扬当代价值,通过与时尚融合、与现代设计融合、与新消费融合,打造非遗传承和非遗产业开发,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是一些传统村落转型升级的抓手。
“乡村+文创”
文创是指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乡村+文创”是借助乡村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历史传统等进行乡村旅游整合开发,通过设计、建设、运营,在乡村文化保留和保护的基础上,把村落打造成文化IP。以政策带动、多元化参与、产业融合、乡村品牌支撑,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演艺”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要支持农村地区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乡村+演艺”是恢复各地传统的演艺活动,来确立乡村文化自信、培育乡村文化自豪、追求乡村文化自强。“乡村+演艺”通过挖掘本土人才和引导培育青年人才,结合相关政策扶持补贴,孵化乡村的文化能人并蕴含引领乡村的文化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