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认英泰 徐习萍
昨天上午,接到一个元器件客户S电话,要来公司咨询。
下午1点,S准时到了,是个很精神的工程师。
事先我约了一位元器件测试工程师,一起接待S。S入座,先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一边问问题,一边记录。
等S起身告别时(此时他表情明显放松),时间是2:14。 元器件产品,用了1个多小时时间做事前沟通,包含了:送样要求、填写规范、电压范围、辅件认证,甚至是产品使用海拔高度内容。 遇到这样的客户,作为业务员,真是高兴!
一是预测测试过程会更顺利,从送样到出报告,客户自己心里有谱,降低沟通成本; 二是我自己可以学习到产品知识。工程师沟通时,讨论的是重点(或易出错)内容。因此,相对于在“全而多”的资料、术语中晕菜,旁听沟通,我可以更快掌握本质; 三是增强客户信任。没有什么比在专业领域给客户有效信息,能更快、更自然地博得客户信任了。
我自己总结,在日常工作中,麻烦是守恒的。所以,何时识别麻烦点(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是关键。因为事中、事后发现、解决麻烦的成本,比事前要高得多。
大部分客户在测试前,和我们沟通的主要内容是:价格、周期。
这两个点的确重要,但是不同于其他商品的一致性,产品测试、认证“私人定制”属性更明显,它与产品本身质量、测试要求,甚至是测试工程师的沟通能力相关。但是这些却往往是协商时忽略的部分,成了“屋子里的大象”。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去有一个灯具在我们这边测试,整个测试过程和客户沟通都很少。到出完报告、工厂检查阶段,发现产品一个功能设计,超出了认证产品范围。也就是说,整个测试都要推翻重来。 这个时候,客户抱怨工程师不专业,工程师说客户应该告知产品的全面信息,都对结果做不了多少改变,也伤害了合作关系。
但客观地说,我们要承担更多责任。 作为行业内人员,我们应该发现盲点区、易出问题区。 实际工作中,就我自己来说,在成交节点,喜欢少说话(担心节外生枝、影响成交)。你不问,我不说,结果是问题多多。 如何正确的发问,或是告知,将事前沟通做好?是一个值得思考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