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对于食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农产品冷链物流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结合当下我国国情,如何破解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及损耗问题,成了老百姓餐桌的大事。作者针对该问题,从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与挑战、发展痛点、解决方案、思考与建议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创造性的提出整合“天网”、“地网”、“人网”,以共享恒温箱为轴,大力发展共享恒温箱模式,构建生态闭环式冷链物流。该观点的提出,或将成为农产品流通问题的重大突破!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蛋、肉、禽、水产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为保证农产品品质,使货物始终保持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物流。它包括低温加工、运输与配送、储存、销售四个方面,具有如下特点:服务对象易腐败、变质,需要全程维持低温环境;生产和消费较分散,运作成本较高;需要大量制冷控冷设备,建设投资大;涉及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时效性要求高,各环节协调性是农产品冷链物流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01现状与挑战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施设备落后,全程冷链比例低,易“断链”,损耗高
农产品具有易腐败、易变质等特点,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预冷、贮藏、运输与配送、销售等四个环节都必须处于生命周期需要的低温环境才能保证其质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完善,设施设备落后,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农产品无法达到全程冷链,易“断链”,致使冷链预冷和流通率低、损耗率高。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有近3000亿元的农产品损耗在了冷链物流环节,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产出,而国内一直坚持的耕地数量红线才区区18亿亩。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全程冷链体系完善,农产品年损耗率在5%以内,而我国损耗率30%左右。
(二)农产品生产集约化低,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生产仍然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农产品生产集约化低,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时效性要求高,这对全程冷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和市场主体的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标准存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部分领域的标准规范仍然空缺,导致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三)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尽管近几年冷链物流仓库不断增加,但是数量依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冷库租金比较昂贵,农产品季节性强导致农业冷库使用率不高,加上农村冷库运营面临人员管理难题,致使不少企业选择尽可能不放农产品入冷库,致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无法保证质量。比如,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水蜜桃、荔枝等相对娇气的水果滞销腐烂的消息,此类产品的源头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