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材的商品化加工配送具有提高建筑质量、加快施工速度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因此,国家建设部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十项技术之一,并由其钢筋焊网机制造基地天津建科机械进行示范性市场推广。然而,记者在一些地方调查和采访时了解到,建筑钢材特别是建筑钢筋的商品化加工配送在我国推广,还有一些难点和障碍亟待解决。
建筑行业需要耗用大量的钢材,其中以棒材和线材为主。所谓建筑钢筋商品化加工配送,就是将建筑业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钢筋在工厂中加工成形,然后直接销售至各个建筑工地。实现钢筋加工的工厂化、标准化及钢筋加工配送的商品化和专业化,需要面对直接用户,服务于建筑工地,其生产方式为按用户需求制定加工和按标准及规程定形生产,主要包括钢筋强化(冷轧、冷拔和张力强化等)、钢筋成形(调直、切断、弯曲、箍筋弯曲)、钢筋网成形和钢筋笼成形等。建筑钢材及配套服务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发展建筑钢筋加工配送可以改变我国钢筋加工分散落后局面,将对建筑业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发展和提倡钢筋行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也为钢铁企业延长产业链、拓展市场空间尤其是钢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机遇。
我国目前的钢筋加工主要在施工现场就近进行,钢筋加工的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近几年,钢筋加工开始使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备,使钢筋加工的工厂化生产和商品化成为可能,“钢筋加工配送中心”这一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各地,如青岛市已有20多家焊网生产线投产,还有几十家正在建设 之中;全国第一家“商品钢筋配送中心”已在北京投入使用。通过生产组织的优化,工厂化的钢筋加工可使废料切头降低到最低程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差不多每隔50~100公里就有一座现代化的钢筋加工厂,钢筋配送是很普遍的事情,不存在市场开发和引导消费的困难,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也很齐全,加上钢材深加工企业使用的设备先进,管理到位,因此生产效率很高,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目前在我国,钢筋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建筑钢材来使用,成形加工是建筑施工企业自己的事情,较大的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预制构件厂。几乎所有的标准和规范文件的制定均以使用常规意义上的普通钢筋为前提,而把钢筋作为加工之后的成形构件来使用,则是近几年才刚刚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加之钢筋配送加工在国内才刚刚兴起,真正上规模、工厂化和市场化的钢筋加工配送还没有实质性实现。因此,钢筋的商品化加工配送在我国推广应用还有一段较长的发展时间。
第一,商品化的加工配送会引起利益再分配。钢筋加工配送实质上是把建筑施工单位的预制构件厂搬(办)到了钢铁厂,并且甩掉了中间的流通商,会引起建筑施工企业、钢材经销商和钢铁企业之间的利润重新分配。其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满足建筑行业的专业需求,掌握流通领域的基本规律,并且拥有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难点在于如何高效准确地把钢铁厂、流通商与施工企业有效地衔接起来,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因为根本利益的冲突,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对钢铁企业的加工配送根本不感兴趣;而另一方面,他们又积极到国外考察,准备引进钢筋加工生产线,这表明施工单位更看好这块香甜的“奶酪”。
第二,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推广使用。钢筋加工配送在生产经营上不同于普通建筑钢材,在前期有市场的开发和设计图纸的转化工作,在后期有现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因此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完全不会等同于传统的生产管理。钢筋加工配送工厂或者是中心建成后,应该使其在原料供应、设计转化、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人员,有比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配送中心能够独立经营,最密切地联系施工企业,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地将订单安排生产,以适应建筑企业减少资金占用和保证工期的要求。
第三,需要得到建筑企业及其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钢筋加工配送是典型的非标准制作,需要按图纸加工,在此之前有大量的设计转化工作,同时需要得到甲方和施工企业的认可和支持。由于我国在钢筋加工配送方面起步较晚,国家既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又没有完整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可循,包括设计软件也比较滞后,因此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生产企业如若看好这块市场,则应该积极地与建设主管、建筑设计研究和建筑施工等部门和单位多多沟通与联系,以取得支持和帮助,并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标准和规范,为钢筋加工配送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中国天津建科焊网机制造基地的努力下,我国焊接网产品标准已于1995年12月起开始实施,使用规程也于1998 年2月正式实施,这对于加速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