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上海产业新高地,除了在加快布局“2+2+X”产业矩阵中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汽车重点产业外,正积极拓展大健康、量子科技等X产业,形成协同创新和更高产业效益的生态系统。
作为科学城“东大门”,位于合庆工业园区的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也经历着转型升级。园区聚焦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等创新领域,为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深入。
作为张江东片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中的核心地块,项目以产业为核心,产业功能围绕科研、实验生产为主,并结合上位规划设置便利店等园区配套设施。
张江以及周边区域的医疗产业园区的现状,普遍带有时代的建筑印象。体现出行列式的机械布局,建筑形式简单且没有特征。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又出现大量的管道爬上了墙面的使用状况,在千城一面的城市中体现出工业化朴素的建筑风格和管线混杂的产业特征。
为了打造新一代的产业建筑,项目从起始阶段开始,开发团队就做了细致的前期市场调研,确定了对应的平面和单体容量,以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同时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塑造出成长性的园区特征。
生态园区:园区不再是只有车间和车道的布局,加入了人性化的中央空间,创造出更多共享的环境特征,塑造具有生态的复合型医疗器械产业园。
个性风格:建筑造型和立面也从纯工业化的简单围护中解放出来,在节能、绿色、工业化以及美学角度呈现出全新的风格;
布局:无论是在气体排放的通路,楼面荷载的需求,以及试验生产的空间需求,平面布局都形成了适合产业的方向。
项目原来是两块功能用地,设计并没有割裂而设。在遵循两个分地块的规划指标需求下,设计将各单元总部依控制线而设,围绕出一个共享的中央花园。
整体园区依据城市视点和到达视觉的前后关系,建筑高度自西向东依次跌落,呼应了区域规划的次序。地块西侧设置园区9层塔楼,形成到达园区的核心标志;而东部稍作跌落依序形成地块收尾;南北两侧呼应而立。中部空间结合景观给你按,西区布置了展厅的到达空间,东侧以下沉庭院的方式布置了园区的餐饮、健身等公共空间,提供全面、合理、高效的产业服务。
园区结合地块总体布局以及地块优良的城市道路系统,设置3处主要车行出入口。在南侧瑞庆路中间设置主要礼仪主入口,日常则以西侧汇庆路和东侧恒庆路对应的出入口为主。园区内主要通道环通并联通三处出入口,即能保证公共通道的环通,也保证了园区的整体性。
园区在西南角和东南角端结合人行到达方向布置开放园区花园,设置人行入口广场达到人车分流;在东西车行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货车由此进入地下空间,在每栋建筑的地下核心筒货梯附近设置卸货平台,既保证地上空间的品质和安全感,也满足了货运的功能需求。员工车辆同样直接从车库出入,方便快捷。
地块沿中心景观呈围合式布置6栋厂房,留出丰富的景观视线。6栋厂房标准层面积分为1200/1700/1900平米的三个标准等级,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企业使用需求。
采用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以核心筒后置的方式形成流动灵活的平面布局,应对不同企业的使用特征;其次钢结构体系也能尽量的减少结构面积占比。
针对医疗器械园区因为前期土建预估不足,导致管线自由穿越的现状;采用风井一层一井的方式,有效提供各家企业的专属通道,避免混杂和公用的不利布局;在屋面上布置钢结构平台以对应出屋面的风机位置;另外增加局部楼层地面荷载,预留出专用空调机房位置。整个平面的设计原则是为使用而设计。
建筑围绕立面虚实相映,摆脱了传统单调乏味的工业建筑形式。将采光、遮阳、通风开启集成为一种单元,形成有节奏的立面形式,并对应出模块化的工业设计风格。建筑强化了块面肌理,经过河厂家的多次磨合和试验,为项目研发出一款具有独特凸纹的铝板肌理,形成了有节奏的立面线条。
立面上采用折板的手法,通过玻璃面与实面的组合引入更多自然光照,并有效阻挡西晒起到节能作用。结合窗台设计隐蔽式开启扇,也避免了开启对于立面完整性的伤害。形体上以退台层将凸纹和平板区分出上下块面,形成嵌套台阶式的拼接组合。
依照上位规划,结合建筑布局景观在地块中间设置绿色通廊,形成基地内部的景观中心。在东南角及西南角留设路口开放公园,将城市空间导入与园区景观联系起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构成完整的生态绿地体系。
中央景观由地景式建筑、广场与下沉庭院组成,既丰富园区的公共交流场所,又有效得防止了相邻厂房间的视觉干扰。以环绕式建筑布局围绕中心景观,保障每栋楼都拥有良好的景观视线。
整个项目通过以根植于园区的产业基因为基础,确立了一个开放性的总部布局,保障了多样化的产业使用需求,同时赋予工业建筑全新的城市人文属性,在张江北大门塑造出一个全新的产业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