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人们已不陌生。但提及它的由来,却鲜为人知。
戒指,就是指环,也称约指。早在西汉成书的《毛传》在《诗.静女》篇中就有作为标记的金银之“环”的记载。不过那时还不叫戒指,而称“手记”。后来随着戒指在民间的普及,名称也愈来愈多,诸如“约指”、“代指”、“驱环”等等。
如果我们借助文物考古材料,就不难发现,在原始社会时期,指环作为一种装饰品就已产生。以“大汶口文化”命名的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为例,仅1959年的第一次发掘,就发现了二十件指环。其中有九枚仍套在死者的指骨上。是用骨头与玉石等材料制作的。从出土情况看,在迄今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中,指环的佩戴不分男女,也不分左右。它人微言轻人们的审美对象,而载入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史册。
最早佩戴戒指的是*人。在古*象形文字中,圆环表示永恒,人们的爱情、婚姻也期待着永恒。曾经作为装饰的指环,很快成为了神圣的男女婚姻的信物。
中国早在汉初,宫廷里就盛行戴指环。如果哪位宫女嫔妃在左手戴上了银指环,就有明她来了月经或有了妊娠,禁戒帝王亲近。而如果侍奉了皇帝,则会赐给金指环,着于右手,并由女史书其日月。至于将戒搦作为男女婚姻的信物,大概始于南北朝。
关于戒指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候有位宰相,办事很公正,但是脾气急躁,遇到不称心之事,就大发雷霆,拍桌砸案,常常吓得部属不敢吭声。他感到这样大发脾气不对,但又无法克制,怎么办?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妙计”,做一个铜圈,套在手指上。发脾气拍桌子时,铜圈震动手指,以警告自己抑制怒火。这办法果真奏效,于是一些急躁爱发火的官员也群起效法,用戴铜圈来制怒。因为铜圈是套在指上,起的是警戒、节制的作用,所以称为“戒指”。
如今,戒指作为一种古老的饰品与信物,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佩戴也不分男女。它的象征意义,冲淡了其“约婚”的内涵。古老的历史里又融进了新时代的印迹。戒指暗示婚配情况,不同的戴法含有不同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