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这座城市因小商品而闻名世界,也因小商品而蓬勃发展,及至成为我国的第10个经济特区,但是整个工业格局仍然主要以“小”和“散”为主,显然和义乌的层次不想匹配,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只是工业化趋形前期的产物,离成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但是据我多年的关注以及亲身感受却有另一番结论,在义乌以企业的数量来讲的确实是个长脸的数字,但是是以企业的规模和层次来讲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作坊或者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上,当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其实外部环境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阻碍义乌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生存,大致分析如下:
1、政策方面:首先在义乌适合上规模企业的发展土壤欠缺,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及指导思想也是制约发展壮大的一方面,义乌政府提倡的包容性确实值得称赞,但是这种包容性有点过了头,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照顾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往往却忽略广大企业主的利益和权益,从上至下都有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潜意识,很多时候在处理劳资纠纷的时候往往天平是偏向一边的,我相信大多数在义乌创业及经商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天平偏向那一方,当然这样讲并不是奢求相关部门照顾下企业的利益,只是希望秉公处理、不偏不倚就行了,不要让企业总是有冤无处申,有理无处诉,苦果总是自己咽的窘境,这样的情况就助长了劳资双方关系的倒挂,很多企业主现在说的最多的是“员工就是大爷” 其实这个关系的倒置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管理及发展,并且对于做实业的业主们来讲也丧失做大做强的信心,毕竟越大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会越多,原本生产成本高涨、物价飞涨及管理越来越难的因素都已让很多企业举步为艰,确实没什么精力和心情还要来面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苦。
2、劳动力成本方面:这个原因也许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普遍的现象,不是某一个区域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义乌这个特定的市场中犹为突出和严重,年初当你如果有幸看过义乌人力资源市场的现场时,招工的比找工的更多,我相信更多人的会赞成我的观点,由于江浙一带手工业遍地开花,并且产业目前均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主,因此更加加剧了用工荒的恶化,紧张程度远远大于珠三角一带,各个企业为了抢夺到人力资源,往往不惜血本从各方面讨好员工,甚至有的开出了相当诱人的组合政策来吸引员工,有的为了更好的抢占到人力资源一味的把保底工资提高,虽然这种方式可能在招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保底工资提得越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反而越来越低,最终生产效率一年不如一年,花了更高的劳动力成本得到的却是越来越低的回报,另外现在的员工又以80后90后居多,在面对强势的劳动力时代和环境时企业制约管理员工的手段越来越乏力,加之相关部门的一味偏袒及庇护更加加重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和能力,因此最终直接也反馈到日常的管理及运作中来,无不让企业难上加难。
3、物价及汇率方面的因素:2011年的通胀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它的威力,所有的原材料价格飞涨,几天一个价格,甚至有的物料百分之几十的速度增长,可能前段时间接下来的能赚钱的单到了交货时往往无利可图了,我相信这种事情很多朋友都有经历,再加上汇率的频繁波动更是雪上加霜,往往这无声无息的变化就让部分利润像蒸汽一样就没了,这一切因政府调控失控和汇率改革而引发的损失有谁来为此承担点什么?答案是否定的,只能由企业主自己默默咽下这一个又一个的苦果。
其实企业面对的问题何止这3点,列举几点仅是冰山一角而已,以此只是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能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走得更远,并逐步发展成对社会有贡献价值的企业(以上观点代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