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07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的第二天,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召开了一场关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产业的论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所长、文化学专家王能宪,著名陶瓷营销专家汪光武,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院长、“景德镇学”首倡者陈雨前,台湾海畅法蓝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恒担当论坛对话嘉宾。景德镇主要市政领导,文化学者也在观众席聆听。
论坛上,嘉宾围绕着“到底什么是景德镇传统文化?”“景德镇优劣势在哪里?”“怎么做到文化与产业的结合?”展开激烈对话。其中产生的一些思想火花也值得我们、景德镇去思考,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产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陈雨前说:“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闻名。我们不要简单把陶瓷成品看为文化,其实工艺、技术、器形、装饰等也表现为文化。”
王能宪说:“景德镇有三个宝库。大量埋藏在地下的古窑遗址;至今仍活跃在陶瓷产区的老艺人,老艺术家;大量的文献资料。”
诚然,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我们再也不能找到第二个类似于景德镇的城市,千百年来,以瓷立市,形成一整套的陶瓷文化体系,瓷器与人们生生相息,走遍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瓷器。在很多外国人心中,景德镇是世界陶瓷圣地,在他们地图上,标记中国的除下北京,就是景德镇。这是千百年陶瓷文化的积淀,乃至很长时间内都无人可以取代。
汪光武说:“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优势明显,没有人会怀疑景德镇该不该做陶瓷,只有怎么去做的问题。”
的确,没有人会怀疑景德镇能不能做陶瓷。但文化不是做产业的先决条件,只要在能源,原料,市场,政策,环保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就可以动手干。南庄、夹江、清远不就在做陶瓷吗?他们也没有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甚至如果很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像奇瑞,在安徽芜湖扎寨,也可以干出了一番新天地。
由此可见,文化与产业间是太多联系的。景德镇发展陶瓷工业也是一厢情愿的要求,经济要发展,政府就得招商引资,想来想去,老祖宗不就是靠陶瓷吃饭么?现代人也想吃,做陶瓷应该也没有问题,这也中国人思维方式,我以前就……现在就……
那么,景德镇要发展陶瓷产业,该怎么做呢?
汪光武说:“景德镇应该做高档日用瓷,精品陈设美术瓷的产区定位,政府招商应该把好关,讲究质量和数量,树立1—2个样板工程做标杆企业。”
同样,从陈立恒的口中也可以得出,将艺术陶瓷商品化,商品艺术化,然后懂得“通路”的把握,在景德镇艺术陶瓷还是很合适的。
诚然,从景德镇千年陶瓷发展历史来看,景德镇的人才,配套,原料等优势也集中在传统的,工艺陈设瓷方面。而相对现代的、建筑卫浴陶瓷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当我们的行业整体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的时候,谈文化只属于少数几个企业的行为。好比一个人,吃饱喝足是最重要的。而以佛山为主的企业转移,扩张到欠发达地区,一定程度上讲,还是在走佛山陶瓷发展的老路,只是地点换了而已。
现在不少人都陷入一个迷思,陶瓷在景德镇制造才觉得有文化,佛山造,潮洲造,高安造就做不出文化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可见,只从文化来谈产业是有失偏颇的,景德镇要发展陶瓷产业,关键不在于文化,更最重要的是,景德镇要放下架子,摆平心态,政府做好产区规划,用诚心打动优秀的企业家前来创业,只有当“商人八方来”,景德镇才会重现“器成天下走”的昨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