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交通法规一直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政策,最近出台的“史上最严”交管规定,存在很多不人性没有尊重民意的地方,但有些地方还是考虑了实际存在的情况。
10月8日,公安部发布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13年起司机闯红灯扣分从3分提高到6分。两次闯红灯就得重新考试。10月11日,交管部门表示,司机在刚变红灯时没刹住车过线,视频设备一般不会记录为闯灯,不会处罚。(10月12日《新京报》)
公众正在议论这“史上最严”的机动车驾驶规定,无车一族表示“毫无压力”,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不少有车一族则在担忧,要是无意闯了红灯,要是红绿灯坏了误闯了红灯,那岂不是人生最大悲剧?纠结于此的原因,大抵是“最严规定”背后,一刀切的做法缺乏必要的人性化,且规定出台之前,也未征求民意,使得公众对这“最严规定”的批评与质疑,一直就未消散,也未远离。
如今,交管部门作出新的解释——司机在刚变红灯时没刹住车过线,视频设备一般不会记录为闯灯,不会处罚。这般解释,赢得了一些网友的好评,认为此举为人性化开了个好头。必须承认,“刚过线免罚”的规定,是人性化之举,但同时也使得是否“闯红灯”有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如果交通管理者完全恪守公平正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只会体现更好的人性化,但事实的进展,往往并非如设计的那般“按部就班”。
对交通管理法规而言,宽严相济是好事,也是必须遵循的公平正义,但同时,也必须提防被误用、异化。一个车主“闯红灯刚过线”,交通管理者可以认为其闯了红灯,也可以认为其不在处罚范围内,那如何界定呢?对普通百姓而言,会否就是闯红灯了?而对权贵一族而言,会否就在免罚范围内呢?当是否闯红灯有了自由裁量权,再根据以往的逻辑常识,上述推测并非“诛心之论”,而是的确可能发生的真实情况。
这般分析之下,大抵可知,“闯红灯刚过线免罚”一旦遭遇“现实之墙”,很可能发生异化。至于异化的结果,最大的可能仍是沦为“豁免权贵的挡箭牌”。毕竟,“最终解释权”在交管部门那里,按着“常识”也好,按着人之常情也罢,其最大的受益者,不会是普通百姓,而是权贵一族。
本来宽严相济没错,人性化也无原罪,但对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却是必须警惕的。自然,当有这种潜在的可能,就必须建立必要的对接措施,以防止这种不好的后果发生。“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阳光也是让一切猫腻遁形的最好工具。而要预防“刚过线免罚”成为权贵一族的福利,唯有辅之以信息的公开透明,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最终解释权”从交管部门手中过渡到公众手中。如此,“刚过线免罚”的良善初衷才不会异化,人性化也方可从梦想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