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

手机中的耳机和喇叭是如何驱动的?

更新时间:2024-06-10 23:54:16 信息编号:7352026
手机中的耳机和喇叭是如何驱动的?
供应商:
广东湘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商铺
企业认证
所在地
惠州大亚湾澳头石化大道中480号太东天地花园2栋二单元9层01号房
联系电话
13922889745
经理
向小姐
手机号
18475208684
访问统计
9次
发布者IP
223.74.132.153
让卖家联系我
18475208684

详细

耳机与USB通路


早期的3.5mm耳机只有GND、左、右声道3个引脚,这种耳机接口简单,使用范围广,常见在电脑等大型设备音频接口上,这种接口有个显而易见的缺点,即:没有MIC,不能录音打电话。在电脑上可以单独增加MIC接口,但是在手机这种集成度高的移动设备上,单独增加MIC接口显然不是个高性价比的方案,因此出现了带有MIC的耳机接口。早期各手机厂商都是自由发挥,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耳机接口,各家厂商的耳机接口又互不兼容,耳机不能共用给消费者带来非常多的苦恼,天下苦杂耳机接口久矣。于是,统一标准的耳机接口亟待出现。


后来就出现了OMTP标准和CTIA标准,二者在链路上主要有MIC和GND的区别,见图5-62。当年遵循OMTP的有鼎鼎大名的诺基亚,我国也选择了OMTP,但一些手机厂商依然选用CTIA,正因为如此,当年很多同学会发现一些3.5mm耳机不兼容。


图片

上图右图是耳机线的链路示意图,耳机有两个小的扬声器作为左、右声道,连接到接头的L和R,耳机上还有MIC可以录音,此外还有3个功能按键,分别是暂停、上一曲和下一曲的功能,不同的按键有不同的串联电阻,可以通过检测电阻来判断具体是哪个按键按下去的,比如当K1按下时,MIC和GND之间是短路的,当K2按下时,MIC和GND之间的电阻是R1。


OMTP和CTIA耳机接口有不匹配的问题,科技的进步一直服务于用户的需求,为了解决OMTP、CTIA的兼容性问题,音频开关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手机都会加入音频开关,通路原理见下图(a)和(b)。当耳机插入时,音频开关会检测MIC和GND的顺序然后自动切换MIC和GND通路,不管用什么标准的耳机,不管怎么插,都能够实现二者的兼容。


图片

怎么实现耳机插入检测呢?耳机插座起了重要作用,耳机插座也是分两种,NC(NORMAL CLOSE)和NO(NORMAL OPEN)。NC是常闭,上图(c)中的插座左声道L和DET平时是闭合短接的,如果插入耳机后L和DET就会断开,DET为高电平,以此实现耳机插入检测。NO是常开,(d)中,通常状态下L和DET是断开的,插入耳机后L和DET短接,DET为低电平。手机软件需要根据手机使用的耳机插座进行软硬件配置,来识别耳机插入状态。


现在高端的手机越来越薄,3.5mm耳机接口会占据很大空间,高端手机一般都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通过TYPE-C口实现耳机、USB和充电功能。用户在使用时有两种耳机可选择,一种是3.5mm传统耳机搭配个3.5mm转TYPE-C的转接头,另一种是直接使用TYPE-C头的耳机。下图左侧是耳机的插座转TYPE-C接口的连接图,其中由于TYPE-C接口支持正反插,因此左右声道不用切换,直接根据TYPE-C D+、D-正反插功能就可以实现。不同标准的耳机MIC和GND顺序不同,手机同时还要兼容TYPE-C接口中MIC和GND的正反插,MIC和GND的切换逻辑就比较复杂,篇幅有限,本文不详细介绍。


图片


TYPE-C口的数据流分两种,一种是音频的,包括左、右声道、MIC和地,另一种是USB的通路,其中左右声道占用了USB的D+、D-引脚,因此需要加入模拟开关对D+、D-和耳机的左右声道进行切换,TYPE-C的CC引脚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进行设备识别。上图右侧中,当插入USB数据线进行数据通信时,模拟开关内部切换到DP和DN,USB与AP(CPU)进行数据交换;当插入耳机时,模拟开关切换到L、R,CODEC通过模拟开关来驱动耳机。


有的手机会在TYPE-C的SBU引脚上拉出一根线到CPU串口上,用于研发调试使用,比如可以通过串口抓取手机开机LOG,识别手机状态、快速定位手机异常模块。这个UART串口线如果和MIC共用SBU引脚的话,MIC和UART串口可以通过一个0欧姆的电阻进行区分,在用耳机录音时可能会录进去滋滋的电流音,或者耳机喇叭也有滋滋的电流音,这都是串口引起的,因此在研发阶段要选一些断开UART与SBU(MIC)的手机来测试耳机音频相关内容,并且在量产时删除电阻(把UART和MIC断开),而且这UART走线也需要注意,UART和MIC连接点距离电阻这一段走线一定要短,见左图中“×”位置,如果这段走线很长,那么即使摘除了电阻,这段长长的走线也会由于天线效应拾取电路上的噪声,容易降低MIC音频性能。



扬声器驱动电路

扬声器俗称喇叭,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再转化成声能的器件,是一种换能器。手机一般有两个扬声器,一个在手机顶部作为听筒,叫receiver(一些手机中,会使用receiver发出超声波,然后检测超声波返回的时间,进而实现距离传感器的应用),另一个在手机下面作为外放使用,叫speaker。听筒体积小,音量和音质都不足,通常在打电话时使用,如今各手机厂商开始发力于立体声扬声器设计,给用户带来更优质的音频体验,比如小米10S使用了对称式立体声,上下采用了完全一样的1216线性扬声器,等效音腔高达1.2CC,上下喇叭的增益差别接近零,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声音的空间感,见下图(a)中黄色框。对于传统的听筒而言,使用Codec就可以驱动,而对于立体声而言则需要使用双Smart PA来驱动,见图中(b)部分,智能功放可以在保护扬声器的基础上,重复发挥其性能,因此电路设计会更复杂。


图片

Smart PA 是智能功率放大器,也是一个放大器,它和普通的功放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加了反馈检测,更加智能。在一些频段下smart PA和普通PA的信噪比、最大输出功率等可以做到相同,但在其他频段下(特别是低频),普通PA为了保证功率(防止损坏喇叭),就必须降低放大倍数。换句话说,普通PA为了保证全频段内的可靠性,需要牺牲一部分频段的性能。而smart PA加入了输出信号的电流电压反馈,可以充分释放扬声器的性能,在宽频带内提供更好的音质和安全性,最大限度的提升扬声器的效果,可以在保证扬声器工作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响度和zuijia的音质,提升用户体验。


下图是SMART PA内部框图,CPU通过I2S接口将音频数据发送到smart PA,经过DAC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驱动扬声器发声。Smart PA会检测扬声器电流和电压,来实时监控扬声器行为,这个功能称为IV sense。


图片

Smart PA输出的信号能量大,有可能产生EMI问题,扬声器又有引入静电问题的风险,因此实际项目中,SPKP、SPKN链路上往往有磁珠、0欧姆电阻、电容、TVS等滤波保护器件。SNS_P和SNS_N用来检测扬声器电压,称之为V-sense,这两个引脚应连接在滤波器之后、靠近扬声器端。V-Sense连接消除了由于封装、PCB走线、磁珠、电阻引起的压降误差。V-sense还可以通过算法纠正由于磁珠引起的增益误差或非线性,这两条检测信号线属于敏感的模拟信号线,在PCB走线时要注意用地线或地平面进行屏蔽,远离其他数字信号或电源,防止扬声器电压检测受到干扰进而影响Smart PA的性能,甚至可能出现杂音或底噪大失真大。Smart PA内部有BOOST升压功能,因此需要外接电感和自举电容(图中未画出电容),电感要注意远离磁性材料,PCB走线时回路电感要足够小,否则可能会引起喇叭破音,比如一些手机套中有磁性吸合材料,如果这个磁性吸合材料靠近Smart PA的电感,那么就很可能会破音。 




关于广东湘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更多新闻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主要经营:西门子PLC,触摸屏,伺服电机,变频器,人机界面 ,线缆, DP接头

广东湘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集成,销售与维修。致力于为您提供在机械、化工、水泥、电力、环保等领域的电气及自动化技术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化产品及系统、工程项目执行及管理、主要过程控制领域技术支持,以及专业的售后服务、培训等。

公司本着“以人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工作方针,致力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产品开发、工程配套和系统集成、销售,拥有丰富的自动为本、科技先导、化产品的应用和实践经验以及雄厚的技术力量,尤其以 PLC复杂控制系统、传动技术应用、伺服控制系统、数控备品备件、人机界面及网络/软件应用为公司的技术特长,

多年来,广东湘恒智 ...

内容声明:顺企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顺企网所展示的信息内容系由广东湘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者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顺企网提醒您购买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通过电话与商家沟通确认顺企网存在海量企业商铺和供求信息,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顺企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您可能喜欢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注册和来自工商局网站, 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经营性-2016-0009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11467.com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