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的中小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视力普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0%,初中生为20%,高中生为30%。这一组调查数字,使当时的许多人意识到,保护中小学生视力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于是便开始力求寻找一个能让学生保护视力的良策。
北京市教育局人手少,体卫处总共才3位老师,而分管学生健康工作的实际上只有严亦柔1个人。当时负责全市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还有市防疫站(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于凤翥和陈永馥两位老师,3个人经过商量,决定自行组成一个“工农兵协作组”,并立即着手开始了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的预防近视工作。
严亦柔、于凤翥和陈永馥设想在中小学推广一种能使眼睛得到保健的按摩操。经过多方查询,她们打听到北京医学院(现名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组刘世铭主任曾自创了一套眼保健操,于是便登门拜访,虚心求教。刘世铭对中医按摩有很深的造诣,他自身有眼疾,在平时的摸索中,创建了一套眼保健操治疗自己的眼疾,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套眼保健操共8节,不但有文字说明,还配有穴位图。在刘世铭的指导下,她们3人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穴位和手法。为了验证其可行性,1963年,她们决定首先在北京第28中学进行试点。同年,北京市景山学校、北门仓小学等学校开始试做这套眼保健操。
在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眼保健操在北京市各中小学里迅速得以普及和推广,从市到区、从学校到班级,这项工作层层得到了落实,那时在北京市,眼保健操可谓妇孺皆知。与此同时,在北京市的带动下,眼保健操很快被一些外地城市效仿,并在全国的中小学里迅速推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