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有关境外投资(ODI)备案相关政策的变化
管理方式:
审核登记制强化:根据发改委第 56 号令《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企业外债备案登记制已转为审核登记制。这意味着对于企业境外投资相关的外债管理更加严格,审核力度加大,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申请材料的准备和合规性。
申请条件方面:
主体和成立时间:主体需要为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企业,由于无法提供完整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通过审批部门的核准或备案的难度较大。
财务要求更明确:近一年独立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能出现亏损;净资产回报率建议高于 5%,同时资产负债率建议低于 70%(不同地区和具体项目可能会有一定差异)。
股东背景及资金来源审查严格:对股东背景、资金来源以及投资项目真实性的审查保持严格,企业需要清晰、具体地说明境内股东或合伙人背景、资金来源等信息,确保投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项目信息填报:
填报规范细化:在项目名称填写上,应涵盖投资主体、投资目的地及反映主要投资内容的关键词,以便更准确地反映项目情况。对投资地点的填写,要明确区分直接目的地、zui终目的地和其他有关国家和地区,尤其对于通过离岸金融中心进行的投资,需正确填报zui终目的地。
风险及影响分析要求提高:企业在申请 ODI 备案时,需要更详细地分析项目面临的政治、安全、经济、社会、环境等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同时要对项目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所在行业、宏观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行业监管:
敏感行业管控严格:对于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管控依旧严格。敏感行业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研发生产、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新闻传媒、涉及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和资源、重大装备、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运输服务、重要文化产品与服务、重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品与服务、重要金融服务等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项目涉及敏感行业的,不论占比多少,应履行核准手续而非备案手续。
关注新兴投资领域: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些新兴的境外投资领域,政策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监管,企业需要关注相关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