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越来越普及。然而,屋面在安装光伏设备后增加了荷载,这就需要对屋面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以确保屋面结构安全和光伏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检测目的评估屋面承载能力
确定屋面是否能够承受光伏设备安装后的额外荷载,包括光伏组件、支架、电缆、逆变器等设备的重量。
检查屋面在增加荷载后的结构安全性,避免因过载导致屋面结构变形、开裂甚至坍塌。
优化光伏安装方案
通过检测屋面的荷载情况,为光伏系统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如确定光伏组件的安装间距、排列方式等,以确保荷载均匀分布。
帮助选择合适的光伏支架类型和固定方式,减少局部荷载过大的风险。
建筑设计资料
建筑图纸:收集屋面的建筑平面图、剖面图、屋面排水图等。了解屋面的形状、面积、坡度、女儿墙高度等信息,这些因素会影响光伏设备的布局和荷载分布。
结构设计图纸:获取屋面梁、板、柱(如果有)等结构构件的详细设计图纸,包括构件尺寸、配筋(混凝土结构)或钢材型号(钢结构)、连接方式等内容。明确设计所考虑的荷载取值(如恒载、活载、雪载、风载)和计算方法。
设计变更文件:查看屋面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通知、图纸会审记录等。任何设计变更都可能改变屋面的结构性能,需要重点关注对承载能力有影响的变更内容。
施工资料收集
材料检验报告:收集屋面施工使用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如水泥、钢材、保温材料、防水卷材等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对于混凝土屋面,还应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和试块强度试验报告,用于验证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重点查阅屋面结构钢筋(混凝土屋面)或钢构件连接(钢结构屋面)等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隐蔽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屋面结构的安全性。
施工日志和质量检查记录:查看施工日志,了解屋面施工过程中的天气情况、施工进度、施工工艺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收集质量检查记录,包括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等,全面评估屋面的施工质量。
光伏设备参数
光伏组件:收集光伏组件的型号、尺寸(长、宽、厚)、重量、额定功率、安装角度、安装方式(固定支架或跟踪支架)等信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光伏组件在重量和尺寸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对屋面荷载产生不同的影响。
支架系统:了解光伏支架的材质(如铝合金、热镀锌钢材)、型号、尺寸、重量、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焊接)等。支架的重量和连接方式会影响屋面的局部荷载分布。
其他设备:如果有逆变器、配电箱、汇流箱等其他光伏设备安装在屋面,也要收集它们的尺寸、重量和安装位置等信息。
光伏系统安装方案
布局规划:查看光伏系统在屋面的布局图,明确光伏组件的排列方式(横排或竖排)、间距、与屋面边缘和障碍物的距离等。了解支架在屋面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方式(如采用膨胀螺栓、化学锚栓固定,还是直接放置在屋面上),以及支架与光伏组件的连接方式。
荷载传递路径分析:确定光伏设备的荷载是如何从组件通过支架传递到屋面结构上的。分析荷载在传递过程中的分布情况,例如,判断是否存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以及这些点对屋面结构的影响。
屋面现状检查
使用钢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测量屋面结构构件的尺寸,如梁、板的厚度和跨度,柱(如果有)的截面尺寸等。将测量结果与设计文件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存在尺寸偏差。尺寸偏差可能会影响屋面的承载能力。
测量屋面的实际坡度,与设计坡度进行对比,因为坡度变化可能影响光伏设备的安装角度和荷载分布。
对屋面进行整体外观观察,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变形、裂缝、积水、渗漏等现象。对于钢结构屋面,查看钢构件是否有锈蚀、变形、连接松动等情况;对于混凝土屋面,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蜂窝、麻面、露筋等质量问题。
检查屋面女儿墙、天沟、檐口等部位的状况,这些部位的损坏可能影响屋面的整体稳定性和排水功能。
外观检查:
尺寸测量:
材料性能检测(如有需要)
力学性能检测:从屋面钢构件中取样,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拉伸试验时,将钢材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按照规定的加载速率进行拉伸,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力 - 位移数据,绘制应力 - 应变曲线,获取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评估钢材质量和结构承载能力的重要依据。
化学成分分析(如有需要):必要时,对钢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碳、硅、锰、硫、磷等元素的含量。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取样要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将样品加工成适合分析的形状和尺寸后,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分析,判断钢材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锈蚀检测:观察钢构件表面的锈蚀情况,采用卡尺测量锈蚀厚度,评估钢材的剩余承载能力。同时,使用涂层测厚仪检测钢材表面防腐涂层的厚度,判断防腐措施是否有效。
强度检测:
碳化深度检测:在混凝土构件表面钻孔,孔深一般为 10 - 20 毫米,用毛刷将孔内碎屑清理干净,然后用滴管将酚酞试剂滴入孔内,观察孔壁颜色变化。用钢尺测量从混凝土表面到变色边界的距离,即为碳化深度。碳化深度反映了混凝土的耐久性,碳化严重会影响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长期强度。
回弹法:利用回弹仪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测试,回弹仪垂直于测试面,在每个构件上选择多个测区(通常不少于 10 个),每个测区面积不小于 0.04 平方米,每个测区布置多个回弹测点(通常为 16 个)。根据回弹值和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通过相应的强度曲线推算混凝土强度。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大面积快速检测。
超声 - 回弹综合法:结合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和回弹值来综合评定混凝土强度。使用超声波检测仪和回弹仪同时对混凝土进行测试,测点间距不小于 30 毫米。通过专用的计算公式或回归方程,结合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推算混凝土强度。该方法能提高检测精度。
钻芯法:从混凝土构件中钻取芯样,芯样的直径和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钻芯位置要避开钢筋和预埋件。将钻取的芯样加工成标准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抗压强度测试。钻芯法精度高,但对结构有一定损伤,常用于对其他检测方法的验证或对重要构件的检测。
混凝土材料检测(对于混凝土屋面):
钢材检测(对于钢结构屋面):
荷载检测
风载计算:对于处于多风地区的屋面,要考虑光伏设备安装后对风载的影响。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屋面高度、体型系数(考虑光伏设备安装后的影响)等参数,按照相关规范的风荷载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体型系数可以通过风洞试验或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光伏组件和支架的安装可能改变屋面的外形系数,从而影响风载的大小和分布。
雪载计算:对于可能积雪的地区,要考虑雪载的影响。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雪压、屋面坡度等参数进行雪载计算。对于有光伏设备安装的屋面,需要考虑光伏组件对雪的堆积和滑落的影响,对雪载进行适当的调整。
考虑安装光伏设备后屋面可能承受的活载变化。例如,安装光伏设备后是否会增加人员在屋面的维修活动频率,或者是否会有小型工具设备临时放置在屋面上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 2012)确定活载取值。
光伏设备自重计算:根据收集到的光伏设备参数,计算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等所有设备的总重量。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设备,可以通过称重的方式确定其重量。根据光伏系统的安装方案,确定设备在屋面的分布情况,计算单位面积上的光伏设备恒载。
屋面材料重量检测:测量屋面现有建筑材料(如保温层、防水层、屋面板等)的厚度和密度,计算其单位面积重量。可以通过取样测量材料的密度(对于保温材料等)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材料的密度参数。将实际重量与设计值进行对比,若偏差较大,可能会影响屋面的承载能力。
恒载检测:
活载检测(如果适用):
风载和雪载检测(如果适用):
收集渠道与方式
向建筑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收集屋面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材料检验报告等资料。可以通过查阅档案、复印、扫描等方式获取资料,并建立资料档案,对每份资料进行编号、登记,注明来源和日期。
向光伏系统的供应商和安装单位收集光伏设备参数和安装方案等资料,要求提供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安装手册等文件。
核对与整理要点
对收集到的屋面和光伏系统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重点核对设计文件中的屋面结构信息(如结构类型、构件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与施工资料中的质量检验数据(如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钢材复验报告)是否一致。检查设计变更文件,明确变更内容对屋面结构的影响,并在检测过程中重点关注变更后的结构部分。
核对光伏设备参数和安装方案中的荷载信息,确保荷载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例如,检查光伏设备自重计算是否考虑了所有组件的重量,安装方式是否会导致局部荷载过大等。
外观检查方法
直接观察与工具辅助:检查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和简单工具(如裂缝宽度测量仪、钢尺、小锤等)对屋面进行外观检查。对于高处或不易观察的部位,可以借助吊篮、登高车等设备进行查看。在检查过程中,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如裂缝位置和宽度、剥落面积、锈蚀程度等。
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混凝土和钢结构内部质量检查):对于怀疑混凝土内部有缺陷的部位,可以采用超声法进行检测。通过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波幅等参数来判断混凝土内部是否存在空洞、疏松等问题。对于钢结构屋面的焊缝,可采用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等进行无损检测,以检查焊缝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尺寸测量方法
使用钢尺、卡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进行尺寸测量。对于屋面结构构件的尺寸测量,要在多个位置和方向进行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要确保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每个尺寸应在多个位置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材料性能检测方法
力学性能检测方法:现场取样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确保样品的质量和代表性。在实验室进行拉伸试验时,将钢材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按照规定的加载速率进行拉伸,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力 - 位移数据,绘制应力 - 应变曲线,从而获取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指标。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常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对钢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取样时要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将样品加工成适合分析的形状和尺寸后,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分析。
锈蚀检测方法:钢材锈蚀程度检测可以通过观察、卡尺测量锈蚀厚度等方法进行。涂层测厚仪检测防腐涂层厚度时要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在钢材表面多个位置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回弹法操作要点: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测试面,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在每个构件上选择 10 个测区,每个测区面积不宜小于 0.04 平方米,每个测区布置 16 个回弹测点。根据回弹值和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通过相应的强度曲线推算混凝土强度。
超声 - 回弹综合法操作要点:在混凝土表面布置测点,测点间距不宜小于 30 毫米。使用超声波检测仪和回弹仪同时对混凝土进行测试,记录超声波传播速度和回弹值。通过专用的计算公式或回归方程,结合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推算混凝土强度。
钻芯法操作要点:钻芯位置应避开钢筋和预埋件,芯样的直径和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钻取芯样后,将芯样加工成标准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碳化深度检测方法:在混凝土表面用冲击钻打孔,孔深约 10 - 20 毫米,用毛刷将孔内碎屑清理干净,然后用滴管将酚酞试剂滴入孔内,观察孔壁颜色变化。用钢尺测量从混凝土表面到变色边界的距离,即为碳化深度。
混凝土材料检测方法:
钢材检测方法:
荷载检测方法
风载计算可以参考相关规范中的风荷载计算公式,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屋面高度、体型系数(考虑光伏设备安装后的影响)等参数进行计算。体型系数可以通过风洞试验或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
雪载计算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雪压、屋面坡度等参数进行。对于有光伏设备安装的屋面,需要考虑光伏组件对雪的堆积和滑落的影响,对雪载进行适当的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如安装光伏设备后屋面的使用功能变化,参考相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 2012)确定活载取值。如果有特殊的活载情况,如大型设备的临时停放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对于光伏设备自重的计算,根据设备的型号和规格,查阅产品说明书获取其重量参数。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设备,可以通过称重的方式确定其重量。在计算单位面积荷载时,根据安装方案确定设备的分布面积。
对于屋面现有建筑材料重量的检测,使用卡尺、钢尺等工具测量材料的厚度,通过取样测量材料的密度(对于保温材料等)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材料的密度参数,然后计算单位面积重量。
恒载检测方法:
活载检测方法:
风载和雪载检测方法:
委托申请
屋面所有者、使用者或光伏系统安装单位作为委托方,向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提出屋面分布式光伏荷载检测委托,填写委托申请表。申请表应明确检测目的(如评估屋面是否适合安装光伏设备、确定光伏设备的大安装容量等)、范围(包括建筑的基本信息、屋面的面积和结构形式、光伏系统的初步规划等)和要求(如检测精度、报告格式等)。
受理审查
检测机构对委托申请进行受理审查,主要审查委托方提供的基本信息是否完整、检测要求是否明确,以及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和资质。同时,与委托方沟通检测费用、检测时间等事宜,达成一致后签订检测委托合同。
组建检测团队
检测机构根据屋面的规模、结构复杂程度、光伏系统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组织的结构工程师、材料检测工程师、荷载计算工程师等人员组成检测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检测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收集与整理资料
按照上述资料收集与审查的要求,收集建筑屋面和光伏系统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同时,准备好现场检测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如全站仪、回弹仪、超声检测仪、钻芯机、试验机、卡尺、裂缝宽度测量仪、水准仪、拉力计等,并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定检测方案
根据建筑屋面和光伏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及检测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方案应包括检测的内容(如屋面现状检查、材料性能检测、荷载检测等)、方法(如现场检查方法、材料性能检测方法、荷载检测方法等)、步骤(如先进行外观检查,再进行尺寸测量等)和时间安排(每个检测项目的预计时间)等内容。
屋面现状检查实施
按照检测方案,首先对屋面进行现状检查。检查人员使用相应的工具和设备,对屋面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测量,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如裂缝、变形等,要及时拍照和记录位置、大小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