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6M5F3钼钨系高速钢物理性能的提高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 一、淬火工艺对物理性能的影响
1. **硬度方面**
- **原理**:淬火温度对R6M5F3高速钢的硬度有着关键影响。在合适的淬火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合金元素(如钨、钼、钒等)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增加。这些合金元素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如碳化钨、碳化钼、碳化钒等)会部分溶解到奥氏体中。当淬火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由于马氏体中固溶了大量的合金元素,其晶格发生畸变,从而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得硬度提高。
- **举例**:如果淬火温度过低,合金元素不能充分溶解,淬火后马氏体中的合金元素含量不足,硬度会达不到理想值。例如,当淬火温度低于1200°C时,可能会导致碳化钨等碳化物溶解不充分,淬火后硬度可能只能达到HRC60左右,而在1220 - 1250°C的合适温度淬火后,硬度可达到HRC63 - 66。
2. **热膨胀系数方面**
- **原理**:淬火形成的马氏体组织对热膨胀系数有影响。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晶格畸变能,这种畸变能会影响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原子间距变化。合适的淬火工艺得到的马氏体组织均匀、细小,热膨胀系数相对稳定。
- **举例**:如果淬火冷却速度不均匀,可能会导致马氏体转变不均匀,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进而影响热膨胀系数。例如,在水淬时,如果冷却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局部马氏体转变过快,产生较大的组织应力,使热膨胀系数在不同部位出现差异,影响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 二、回火工艺对物理性能的影响
1. **硬度和韧性方面**
- **原理**:回火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组织转变。首次回火主要是消除淬火应力,在550 - 600°C的回火温度下,残余奥氏体开始分解为马氏体,同时碳化物开始析出。后续的多次回火过程中,碳化物不断析出并弥散分布,产生二次硬化现象。这种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既能提高硬度,又能阻碍裂纹扩展,提高韧性。
- **举例**:如果只进行一次回火,由于残余奥氏体分解不完全,硬度可能会有所波动,且韧性不足。而经过3 - 5次回火后,硬度可以稳定在较高水平(如HRC63 - 66),并且韧性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在刀具制造中,经过多次回火的R6M5F3高速钢刀具在切削过程中既能保持切削刃的锋利度(硬度保证),又不容易发生崩刃(韧性保证)。
2. **尺寸稳定性方面**
- **原理**:回火过程中,内应力不断消除,组织逐渐趋于稳定。随着回火次数的增加和回火时间的合理控制,材料内部的应力状态得到改善,热膨胀系数也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尺寸稳定性。
- **举例**:在制造高精度模具时,如果回火工艺不当,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内应力的释放和热膨胀系数的不稳定而发生尺寸变化。而经过合理的回火(如在550 - 600°C下进行3 - 5次回火,每次回火1 - 2小时),模具的尺寸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尺寸精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