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8月22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深度
自贸区建设对我国钢铁贸易有何影响?
将促进钢铁产品进出口贸易
从事钢材贸易10多年的上海华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太庚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较大,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新一届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设立自贸区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梁太庚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是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环境,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合作的低交易成本、高生产效率、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洼地,无疑对钢铁贸易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有利于钢材的进出口贸易,这将在上海自由贸易区里得到显现。”梁太庚说。有报道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考虑允许外资交易所在自由贸易区设立商品仓库。预计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将成为先期获批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交割仓库的外资交易所。如果金属交割仓库可以放在上海自由贸易区,那么钢材交易仓库也可在自由贸易区设立,这样更便于钢铁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不过,现在具体细则还没有正式公布,要看细则是怎么规定的。希望今后钢材交割也可以在上海自由贸易区里进行,这必将促进钢材的出口贸易。
一些钢贸商也认为,在自由贸易区设立期货交割仓库,将非常有助于上海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在这方面的主导地位,还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的交易成本。
上海钢贸业资深市场分析师邱跃成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国内钢铁行业形成的影响主要在加工贸易方面。由于自贸区内关税将降低或取消,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较为低廉,这将有利于国际大型加工企业扩大在我国的业务范围,对钢材资源的国内与国外流通、加工、贸易都将带来量的提升。
发展平台经济,形成贸易倍增效应
在刚刚结束的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自由贸易区的确正在申请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而且这一改革方向不会因为短期的流动性变化、热钱流向的变化而变化。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表示,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
《中国冶金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鼓励企业发展,上海将在税收方面采取低税率,其中将包括对自由贸易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个税收优惠政策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当。
一些钢贸商谈到,如果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进行钢材交易,将争取到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确实体现自由贸易贸区的实质是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环境。
确实,时下钢贸企业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十分重视,相当关切。有家钢贸公司的经营者在其所写的《透过上海自由贸易区看直缝钢管发展前景》文章称,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对中国经济的一次重大改革,只要经济改革就势必将受到挑战,令长期受保护的经济领域面对国际竞争。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将成为国内重大改革政策的试验场。区内将放开外汇和利率管制,从而促进跨境商品和资本流动。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也为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指明道路,只有“走出去”,才是发展企业的核心。河北是钢铁大省,也是直缝钢管出口大省,只有让直缝钢管企业更多地面对国际市场,才能让企业走得更久、更远。
8月21日在申城举行的上海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推进大会透露,上海将聚焦金属、能源、化工等领域,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培育一批线上线下结合、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期货现货联动、国内外连接的千亿元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海钢贸、物流,信息企业表示,要抓住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契机,将建成以钢铁、汽车、化工为特色的商贸功能,强化交易、物流、金融、资讯等服务功能集聚,创新流通模式,形成贸易倍增效应,培育千亿元级交易平台。
推动上海钢贸业加快转型升级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钢铁贸易中心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钢铁集散地。曾牵头负责编撰《上海钢铁贸易发展研究报告》的上海市钢贸商会战略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庆平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上海钢铁贸易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出较大贡献。上海有近万家钢铁贸易企业、300多座钢材仓库、100多家钢材加工中心、60余家钢材交易市场,其中最大的一家,驻场的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达到1200多家,最小的一般也有100家~200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上海的钢材流入量约占全国钢材销售总量的10%。业内人士估算,上海2007年以来的钢材年贸易总量已逾1亿吨,带来工贸总收入4000亿元,为地方带来近40亿元的税收,提供20余万个就业岗位。此外,钢材贸易还为物流、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上海的钢铁贸易业每年可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2000亿元以上的融资,所需的物流折合超过400亿吨公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上海钢铁贸易行业已经形成明显特征:一是产地性,主要围绕钢铁生产企业,如宝山区域,围绕宝钢形成上海北郊的钢铁服务产业圈;二是消费地性,主要围绕制造工业带,如上海的松江、金山、闵行、嘉定的沿海工业带,浙江的甬台温地区的工业带,江苏的苏锡常工业带;三是交通枢纽性,上海是南北交通枢纽,港口、铁路、公路环网发达。因此,上海的钢铁贸易具有复合型特征,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近年来,由于国内钢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进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钢贸处于微利时代。加上钢贸企业小、弱、散、集中度低等因素,不少钢贸企业遇到发展“瓶颈”,甚至出现生存危机。有的关闭、转行,有的退出钢贸圈,而更多的钢贸企业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关注和扶持钢贸企业。他们认为,政府往往关注钢铁产业的上游即生产企业,关注下游即终端用户,关注、支持经济实体企业,而对钢铁贸易服务型企业关注较少。因此,建议政府职能部门运用地方资源和产业布局,对广大钢贸企业予以引导和扶持。
上海钢贸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自身的“脱胎换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上海自贸区这个平台,不是简单地靠税收的优惠政策,而是要找到一个全心服务的模式,增强全新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这一观点对于上海钢贸行业升级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依“规”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制约
最近,上海市政府下发文件,提出42条措施落实金融“国十条”,并表示上海在自贸区建设上应争取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具体包括:积极争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研究推进在沪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积极配合开展政策研究,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探索银行不良贷款转让的常规化路径。这42条措施的颁布,对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来说,或许蕴藏着众多发展机遇和商机。
邱跃成说,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包括钢铁在内的整个物流领域的影响应该是最为明显的。随着贸易限制的取消,以及关税降低或取消将直接降低流通成本,自贸区内外的物资流通速度将加快,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由此带来的整个贸易、物流量也会相应大幅增加,也助于园区物业的增值和租金的收益。
一些从事钢铁国际贸易的经营者更关注的是,在自由贸易区可以避免因贸易壁垒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瓶颈”制约。
上海自贸区是国内首个真正国际意义上的自贸区。国际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具有共性特点:一是国家(或地区最高当局)行为。一般都以国家统一立法或最高当局直接确立其区域性质定位、基本政策框架、宏观管理模式等。二是为单独的封闭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一般都设置隔离设施与国内其他区域严密分开,属国境之内、关境之外(境内关外),对运入区内的货物免于常规的海关监管。三是具有较高的管理自由度和较多的经济政策优惠。包括企业经营自由、货物流动自由、人员进出自由、金融外汇自由。经济优惠如土地使用优惠、区内加工制造的产品免缴增值税等。四是具有明确的区域功能。如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仓储展示、商品简单处理加工、物流分拨以及金融等服务功能,或突出单独功能,或综合多种功能于一体,一般转口贸易和离岸金融业务都比较发达。有加工贸易型、商业消费型、旅游度假型以及综合型、物流型、产业集群型等融合多种功能的自由区。
我国钢铁贸易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技术壁垒”、“关税壁垒”的伤害较大。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今年我国钢铁出口难度加大。
进入2013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保护日益加剧,已陆续有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就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特别是东盟部分国家,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反映较为强烈。据了解,7月19日,墨西哥经济部国际贸易惯例总局函告我驻墨使馆经商处,称墨方已经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申请,拟对原产自中国的薄板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将发布立案公告。7月22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俄罗斯、中国等国家进口螺纹钢的反倾销征税延长5年。此外,加拿大边境服务署近期也公布对原产于中国、以色列和西班牙的镀锌钢丝的“双反”终裁结果。其中,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16.6%~153%,补贴幅度为0元~910.33元/吨。
我国钢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受到国外低价钢材进口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钢材出口越来越多地遭到反倾销,腹背夹击。这表明,我国在国际钢铁贸易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可以利用自贸区的政策和功能,来规避国际钢铁贸易中存在的种种“技术壁垒”、“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贸易风险。纵观世界各国成熟发展的自由贸易区,如新加坡、韩国等周边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正是运用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和功能,增加了它们的竞争力,而且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影响。
在采访中,一些钢贸商谈到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注册,能够进入自由贸易区,在那里进行交易。梁太庚表示,现在都在等具体的实施细则,看看怎么具体操作。如果能在自由贸易区交割,从事钢材进出口贸易就更便捷了。
名词解释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据专家介绍,自贸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ft-agreement),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区”(ft-area)。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建立的东盟、中日韩自贸区,即是广义的自贸区。
另一种是狭义的自贸区,“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注]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这是国际上对“自由贸易区”最权威的定义,来自1973年的《京都公约》(全称《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自由区”一词,也是第一个正式涉及自由贸易区的国际规范。“自由区”(freezone)目前是国际通用提法,其核心是强调“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直至今天国际上关于自由贸易区的种种理解和称谓,都是指符合该公约界定的经济区。上海自贸区属狭义的自由贸易园区。
据网上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约有1200个自由贸易区。具体来说,各国的ftz(自由贸易区的英文缩写,即“freetradezone”)大致分为四类:准自由贸易区、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升级的自由贸易区、自由经济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美国是世界上设立自由贸易区最多的国家,约260个,遍布美国的主要港口城市。
[注]关境:实施同一海关法规和关税制度的境域,即国家(地区)行使海关主权的执法空间,又称“税境”或“海关境域”。海关合作理事会对关境的定义是“完全实施同一海关法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关境等于国境,但有些国家关境不等于国境。
观察
借“机”提升在国际钢铁贸易中的地位
这次,中央在上海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给钢贸行业带来一大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上海自由贸易区,扩大钢铁产品的对外贸易,把钢铁业、钢贸业做强、做大。当年,一位曾担任过宝钢集团外部董事的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就提出过大型钢铁企业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关政策发展的问题。他说,在新形势下,宝钢要进一步做强、做优,还应该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率先一步“走出去”,做国家“走出去”战略实践的领先者和排头兵。宝钢已经具备“走出去”的相关条件。比如,宝钢有在国内兼并重组的成功经验,而且已经有多元产业率先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走出去”不仅是宝钢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积累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企业往来的经验,有利于博采众长,做强、做优。在商业模式上,可以从收购开始,从东南亚入手,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关政策,依托这个平台,先“走出去”。如今,在自己家门口建立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可以充分利用上海自由贸易区有关政策,做强、做大企业。
上海申花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巩宏良对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十分关注。他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这对钢铁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今后钢铁产品的延伸加工贸易可以在自由贸易区进行。巩宏良说,其企业除了生产各类钢管外,还进行钢管的延伸加工,为国内外的重大建设工程承接钢结构件制作。这些产品都是用钢材等金属进行加工的,不少钢结构件出口北欧、东南亚地区。今年,他们为日本的一条高速公路提供护栏构件,有立柱、护栏用钢管等,现在还有一批延续加工件出口到北欧。“现在我们在考虑今后钢铁产品的延伸加工贸易是否放在上海贸易自由区里进行,直接用于出口贸易。我们正在等自由贸易区的具体政策和规定,专门进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和外贸情况,打算在自贸区进行钢铁产品的加工、出口贸易。”巩宏良满怀信心地说。
链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时间表
●2005年之后,上海、深圳、天津等地都向国务院及各部委提交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的建议,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对这些地区进行过调研。
●2011年11月,在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期间,上海正式向外界明确表明要建立自由贸易园区。
●2013年3月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上海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3年5月14日,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获得国家层面立项。
●2013年6月,上海方面将总体方案修改完善后,交给各部委会签。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试验区内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2013年8月22日,商务部表示,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8月30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