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血压,很多人都不会把其与肠道菌群联系到一起,目前来说,关于大部分高血压的发病病因尚未明确,更多的是一些危险因素,比如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高血压是相关的。
研究通过测试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菌群变化,(即好菌和坏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如:其中一些与健康相关的菌会明显的减少,这个可能是导致菌群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而一些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作用的菌则大幅增加。
研究还通过全套有机酸代谢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苯甲酸指标升高是由肠道制造的,比如,如果饮食中长期吃腌菜、火腿、香肠等就会出现苯甲酸的升高,另外二羟基苯丙酸升高是一种可以由梭状芽胞杆菌生成的化合物,这也是很多人出现腹泻的原因。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高血压的机制可能是因为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渗透压增加,促炎症因子增加,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血管抗氧化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氧化应激增强和内皮细胞障碍等。
由此,保持肠道功能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平衡也是防治高血压的一种手段!
科学调养高血压方案(第一步)
重建肠道菌群是当今医学界备受瞩目的新兴疗法之一,该方法已被《生物医学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归为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
【清肠】补充益生元膳食纤维,包裹式清除肠道宿便、微生物与其代谢物。
【换菌】摄入优质复合益生菌,通过益生元膳食纤维的投放,使肠道有益菌群快速增殖,实现肠道换菌平衡。
【换食】食用全营养餐,补充优质营养,加速身体代谢、平衡肠道菌群、抑制碳水控制糖分、快速燃脂。
通过“清肠换菌换食”实现肠道微生态平衡,重建新的肠道菌群,从而实现预防和改善亚健康、亚疾病和慢性疾病问题。
科学调养高血压(第二步)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密切相关。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属于阴虚阳亢型。这是因为人体的阴液有滋养、濡润的作用,当阴液不足时,不能制约阳气,就会导致阳气相对偏亢。就好比水少了,火就相对显得旺了一样。这种虚火上炎的状态会导致血压升高。
从脏腑角度来看,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如果肾阴亏虚,会使得肝失所养,肝阳上亢。肝脏就像一棵大树,肾阴如同大树的根基所汲取的水分,肾阴不足,“肝木” 就会失去滋养而 “干枯”,从而出现肝阳上亢的情况。而肝阳上亢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这些症状与高血压人群常见的表现相符合。
高血压本身会导致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形成血瘀,而血瘀又会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趋势。中医理论认为,血压升高与气滞血瘀密切相关,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使血流受阻,形成血瘀现象。血瘀不仅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器官供血不足,引发其他并发症。
活血化瘀通过改善血液流动,疏通血管,减少血液粘稠度,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压力。特别是在高血压患者中,活血化瘀有助于减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进一步稳定血压,减轻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
因此,活血化瘀在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缓解因血瘀引发的症状,还能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提升血管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肝阳上亢是引发或加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肝主疏泄,肝气失调时,容易导致肝阳上升,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脉搏增快等情况。肝阳上亢常常会导致血压波动,尤其是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因素可能引起肝气郁结,从而引发肝阳上亢,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平抑肝阳是通过调节肝气的疏泄功能,使肝阳不再过度亢奋,从而起到平衡血压的作用。平抑肝阳能够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血管收缩,改善血流循环,降低血压。同时,平肝阳还可以减轻由于肝火上升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头痛、眩晕、易怒等,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调节情绪,稳定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