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方面的骗局
以次充好
具体手段:商家在合同中承诺使用高档的板材,如 E0 级环保实木颗粒板,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偷偷换成了 E1 级甚至更低标准的板材。这些低质量板材可能甲醛含量超标,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例如,有些消费者在装修完成后,发现室内有刺鼻的气味,经过检测才发现是板材质量不符合约定标准。
识别方法: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在合同中详细注明所使用材料的品牌、型号、环保等级等信息,并在材料进场时亲自验收。同时,查看材料的质检报告和产品合格证书,确保材料质量与合同约定一致。
材料数量虚报
具体手段:在计算材料用量时,商家故意多算材料数量。比如在计算衣柜板材用量时,夸大衣柜的尺寸或者增加不必要的板材损耗系数。这样一来,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的材料费用,而多余的材料可能会被商家挪作他用或者私自出售。
识别方法:消费者可以自己根据房间尺寸和家具设计尺寸,简单估算一下材料用量。或者咨询其他专业人士,了解正常的材料损耗范围。在签订合同前,要求商家提供详细的材料用量清单和计算方法,并且约定如果实际用量与清单相差较大,如何处理多余材料的退款等问题。
二、价格方面的骗局
低价吸引,后期加价
具体手段:有些全屋定制商家以极低的套餐价格吸引消费者,如推出 “全屋定制 29999 元套餐”。但在消费者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后,才发现套餐内的产品选择非常有限,很多个性化的设计或者额外的功能都需要加价。例如,抽屉数量有限制,增加一个抽屉要额外收取几百元;或者选择特殊颜色的柜门需要加收调色费等。
识别方法:在签订合同前,消费者要仔细询问套餐内包含的具体产品、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要求商家提供详细的价格清单,包括哪些是免费项目,哪些是需要额外收费的项目,以及收费的依据。同时,对于价格过低的套餐要保持警惕,仔细对比市场上其他商家的价格水平。
模糊计价方式
具体手段:商家在报价时采用模糊的计价单位,如只说衣柜按照投影面积计算,但不明确投影面积是包含柜门还是不包含柜门。或者在计算橱柜价格时,对于五金配件的价格计算方式不明确,是包含在整体价格内还是需要单独计费等情况。这样在结算时,就容易产生价格争议。
识别方法:消费者在咨询价格时,一定要让商家明确计价单位的具体内容。例如,对于衣柜投影面积计算,要求明确是包括哪些部分,柜门的厚度、材质不同是否会影响价格等。在签订合同前,要把所有价格细节都写清楚,避免后期出现扯皮的情况。
三、设计和服务方面的骗局
设计图与实际不符
具体手段:商家在设计阶段给消费者展示精美的 3D 效果图,让消费者非常满意并签订合同。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或者成本控制等原因,最终的装修效果与设计图相差甚远。比如,设计图上的家具线条流畅,边角处理精致,但实际产品的边角却很粗糙;或者颜色和材质的搭配与设计图有很大出入。
识别方法:在签订合同前,要求商家在合同中注明装修效果要与设计图一致,并明确如果出现不符的情况,商家应承担的责任,如返工费用由谁承担、如何赔偿消费者的损失等。同时,可以参观商家的实际装修案例,了解其实际施工水平和还原设计图的能力。
售后无保障
具体手段:一些不良商家在完成装修后,对于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柜门变形、五金件损坏等,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不提供售后服务。或者售后服务收费过高,让消费者难以承受。例如,消费者在入住后发现衣柜的移门轨道不顺畅,联系商家维修,商家却称这是消费者使用不当造成的,需要消费者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
识别方法:在选择全屋定制商家时,要了解其售后服务体系,如售后维修的时间范围、是否有专门的售后团队、维修费用的收取标准等。可以查看商家的客户评价,尤其是关于售后服务方面的评价。同时,在合同中明确售后服务的内容和责任,要求商家提供售后保修卡等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