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经信技创〔2025〕2号
各区、县(市)经信局(发改经信局、经信科技局):
为全方位提升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能级,推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我局研究制定了《杭州市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
2025年1月2日
杭州市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全方位提升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能级,推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高水平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和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算力普惠供给为驱动,以模型创新突破为关键,以数据有序流通为支撑,以场景融合应用为牵引,构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推进体系,为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提供有力支撑。到2026年,力争全市智能算力集群规模在国内同类城市中领先,形成基础通用大模型1个以上、行业专用模型20个以上,建成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10个,集聚开源模型生态企业100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模型生态最优城市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二、发展重点
(一)基础层(算力基础设施)。
1.创新发展智能芯片。重点发展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和训练芯片、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等通用芯片。加快推动面向自动驾驶、药物发现等细分领域的专用定制化智能芯片(ASIC)研发和产业化。前瞻布局类脑智能芯片、光芯片、存算一体芯片等。协同发展智能芯片制造和封测技术。
2.加快发展存储器件。布局发展工业级固态硬盘(SSD)主控芯片、嵌入式存储芯片以及全闪存一体化存储。加快发展高带宽存储器、磁阻存储器、可变电阻式存储器等新型存储器。
3.优化发展智能网络设备。加强交换机、路由器、高速光网络、网算存一体化技术研发与制造,积极发展边缘计算网关、工业网关等产品。加快推进5G轻量化技术商用部署,试点并加快部署5G-A网络。前瞻布局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量子通信、卫星物联等技术。
4.大力发展AI服务器。大力发展基于自主可控芯片的服务器。创新发展多芯多卡异构高互联高算力服务器和高密度液冷服务器机柜、异构算力调度平台等关键产品和技术。
5.夯实算力基础设施。推进数据中心优化布局和集约化建设,积极发展云数据中心,推进虚拟化、弹性计算、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应用,加强先进节能技术应用。
(二)技术层(大模型和数据集)。
1.突破关键算法和软件。支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通用算法研发,推动多模态算法研究。推动生物特征识别、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知识图谱等关键领域的应用算法研发。加强自主开源框架研发攻关,加快提升深度学习框架在大模型训练和多端多平台推理部署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加快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研发和规模化应用,促进应用软件与国产芯片协同发展。
2.培育基础大模型。支持基础大模型培育,针对大模型训练、推理、应用各环节,加强高质量数据集供给,构建多种算法和算子库,全力推动基础大模型能力水平提升。构建高效易用的大模型开发环境,便利开发人员进行参数优化、API接口调试,推动大模型服务平台建设,向社会和行业应用开放大模型能力。加强大模型开放生态建设,培育行业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者和应用合作伙伴。
3.发展行业大模型。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基于行业积累开展人工智能模型定制优化和应用,形成行业垂直大模型。支持头部企业打造行业模型应用公共平台,助力用户企业开展行业模型定制训练和调优。鼓励模型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与公共算力中心开展合作,降低行业中小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和算力的门槛。
4.创建国家级公共数据仓库。引入高质量数据集,在合规基础上,面向企业开放分级阅读权限。打通公共数据仓库与公共算力池,便利企业在大模型训练中合规使用数据。
5.实现优质数据集供应。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数据服务商,通过联合课题研究等方式开展数据收集、清洗、脱敏和治理等工作,分类分级向企业低成本提供数据集。
6.构建标准化语料资源池。整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集,打造高质量代码、书籍、人类反馈指令数据、科学文献等专业知识数据集,面向工业、医药、电信、金融、教育等重点行业汇聚高质量、quanwei的行业训练数据资源,赋能行业发展。
(三)应用层(人工智能典型场景)。
1.赋能科技创新发展。围绕新药创制、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加快知识引导与数据驱动融合的人工智能研发。
2.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引领行动,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商圈、智慧供应链、智慧物联、智慧金融、智慧能源的创新应用场景。
3.赋能社会智能化发展。发展智能诊疗、疾病风险预测、医用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提升低碳、交通、治理等创新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化体育、游戏动漫、影音视频的融合应用。
4.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提升交通运行监测,出行信息服务和应急智慧能力。推进政务领域大模型落地应用,升级智能政务。推动舆情监测、犯罪预测预防、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算力设施“强基”行动。
1.建设新型算力中心。坚持培育产业生态、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建设高性能算力集群,构建国内领先的“多元异构”智能计算平台,推动形成多元算力供给能力。
2.打造算力成本洼地。打造全市算力资源调度平台,分阶段实现智能算力统一调度,开展资源管理、任务调度、性能监控、用户管理等服务。依托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开展算力伙伴征集,通过算力资源有效匹配和算力券补助,全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
(二)科技创新“提能”行动。
1.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重点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着力突破多集群异构算力的智能调度、全栈自主可控软件栈等关键技术。加快人工智能模型算法的评测基准和评测方法研究,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提供算法模型等人工智能领域概念验证与公共服务,开展算法模型检测和评估。
2.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类脑计算芯片与系统、异构计算芯片、先进存储、人工智能算法等重点领域,加快AI芯片、算力卡和高功率密度液冷服务器技术攻关,解决算力服务器板卡堆叠功耗和互联带宽瓶颈。提升语言大模型中英双语认知能力,突破语音大模型超大规模语音表征训练、表征信息解耦合建模等关键技术,增强视觉大模型基于少量样本解决图像、视频等视觉任务的能力,攻关多模态大模型原生训练算法和系统平台、领域知识训练算法和低成本高效推理技术。
3.优化数据供给。完善数据资源体系,统筹推进一体化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支持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开展行业数据库建设,打造高质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深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探索公共数据授权机制,培育一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企业,加大公共数据资源高质量供给。探索建设行业语料训练中心、政务领域模型预训练底座等,支撑政务领域模型应用训练培育。
(三)产业招引“提质”行动。
1.加强产业人才引育。在“西湖明珠工程”中单列人工智能赛道,加强对人工智能人才的支持。在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政策中,加大人工智能初创项目的关注力度。完善多层次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重点实验室和龙头企业优势,推动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围绕AI+装备、AI+医学、AI+材料等领域,引导在杭院校设置交叉学科,鼓励校企联合设立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培育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2.实施人工智能企业专项授权。加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的人才授权认定,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细分赛道和关键核心环节,评选一批优质人工智能成长型企业,给予专项人才授权认定,支持企业引进、培育、激励人才。
3.加大开源生态引育。推动龙头企业发布基础大模型“全家桶”开源版本,支持全球优秀开源模型和开发者在“魔搭”等大模型开源社区集聚,鼓励行业企业利用开源模型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展“校源行”活动,争取开放原子开源大赛人工智能赛道落地,协同开展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优的伙伴企业招引落地。
4.加快重大项目招引。统筹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招引,梳理产业链“卡脖子”短板环节和重点布局赛道,制定细分领域企业招引清单、创新载体招引清单、科研团队招引清单,提升产业链稳定性、产业布局前瞻性、产业发展创新性。
(四)产业生态“提效”行动。
1.加快产业集聚。围绕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聚焦视觉智能、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等重点赛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按照“一园一主业”要求,鼓励区、县(市)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定位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孵化园、产业特色园,开展人工智能标杆产业园评定奖励。
2.建立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参照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统计体系,研究建立人工智能统计监测制度,加强产业统计监测。动态更新企业名单,积极探索指标体系调整,精确评估产业发展增长趋势。
3.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聚焦关键技术研发、算力购买使用、模型研发创新、场景融合应用、园区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给予财政支持。以“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等国有资本投资带动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产业,推动社会资本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实施及成果转化应用。
4.加强安全治理。探索建立人工智能监管和治理体系,依法依规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支持企业申请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备案。加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规范和社会治理实践研究,面向重点领域开展伦理审查和安全评估。
(五)行业应用“提速”行动。
1.深化优势行业应用。加强AI+治理、AI+制造、AI+医疗、AI+金融成效提升,着力拓展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深度与广度。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推动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重点行业、科研机构广泛开放人工智能场景,鼓励场景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原则自由对接合作。深度挖掘一批标杆场景,给予重点支持和培育,打造国家级场景应用示范。
2.加速创新产业应用。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细分赛道,推动AI+生物技术、AI+元宇宙、AI+智能网联车等人工智能场景先行先试,通过“幸会·杭州”定期发布重点场景“机会清单”,培育并支持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性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制定人工智能供给能力目录,加强优秀场景推介。
3.拓展未来产业应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超前布局、梯次培育,围绕未来信息、未来空间等未来赛道探索人工智能前瞻应用,鼓励AI+低空经济、AI+类脑智能、AI+机器人等领域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产品“揭榜挂帅”项目,打造一批可展示可推广的试点应用场景。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保障。完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同,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迭代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配套政策,从算力设施、模型生态、行业应用、产业集聚、人才引育、基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制定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政策,深化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激活数据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能。
(三)重视氛围营造。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及时、准确宣贯人工智能政策和专项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凝聚发展共识。积极发挥相关协会作用,促进海内外资源整合,推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本行动计划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自2025年2月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