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TKM3247高速工具钢的耐热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化学成分
- **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 **钨(W)、钼(Mo)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钨和钼是提高高速工具钢耐热性的关键元素。它们能形成高熔点、高硬度且稳定性强的碳化物,如WC、Mo₂C等。这些碳化物在高温下不易分解和聚集长大,能有效阻碍晶粒长大,维持钢的微观结构稳定,从而提高钢的耐热性。例如,当钨含量增加时,钢的再结晶温度会升高,使其在更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强度和硬度。
- **钒(V)元素**:钒在钢中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VC碳化物。这些碳化物在高温下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能阻止晶粒长大和位错运动,提高钢的耐热性和抗蠕变性能。适量的钒含量可以显著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使钢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不易出现晶粒粗大的问题,保证钢的性能。
- **铬(Cr)元素**:铬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在高温环境下,铬会在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气进一步与钢基体反应,减缓钢的氧化速度,从而提高钢的耐热性。若铬含量不足,氧化膜的形成和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导致钢在高温下容易被氧化,降低其耐热性能。
- **杂质元素的影响**
- **硫(S)、磷(P)等有害杂质**:硫和磷在钢中通常被视为有害元素。硫会降低钢的热加工性能和韧性,在高温下容易导致钢的热脆现象,使钢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影响其耐热性。磷会在晶界处偏聚,降低晶界的强度和韧性,使钢在高温下更容易发生晶界滑移和变形,从而降低钢的耐热性能。
### 微观组织结构
- **晶粒尺寸**
- **细小晶粒的优势**:细小的晶粒具有更大的晶界面积,晶界在高温下能够阻碍位错运动和晶粒长大,从而提高钢的耐热性。例如,通过细化晶粒处理的TKM3247高速工具钢,在相同的高温条件下,其强度和硬度的保持率更高,抗蠕变性能也更好。
- **粗大晶粒的不利影响**:粗大的晶粒会减少晶界面积,降低晶界对位错运动和晶粒长大的阻碍作用,使钢在高温下更容易发生软化和变形,降低其耐热性能。
- **碳化物的分布和形态**
- **均匀弥散分布**:碳化物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钢基体中,能够有效地阻碍晶粒长大和位错运动,提高钢的耐热性。例如,当VC碳化物均匀分布时,钢在高温下的抗蠕变性能和强度会显著提高。
- **粗大或聚集分布的不利影响**:如果碳化物粗大或聚集分布,会在钢中形成应力集中区域,降低钢的韧性和耐热性。在高温下,这些粗大的碳化物容易成为裂纹的发源地,加速钢的失效。
### 热处理工艺
- **淬火温度和时间**
- **合适的淬火温度**:合适的淬火温度能够使钢中的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为后续的回火处理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如果淬火温度过高,会导致晶粒粗大,降低钢的耐热性;淬火温度过低,则合金元素不能充分溶解,无法充分发挥其对耐热性的改善作用。
- **淬火时间的影响**:淬火时间过长,会使奥氏体晶粒长大,同时可能导致碳化物的聚集和溶解过多,影响钢的微观结构稳定性,降低耐热性;淬火时间过短,则合金元素的溶解不充分,也会影响钢的性能。
- **回火工艺**
- **回火温度和次数**:回火是消除淬火应力、稳定组织和提高钢的韧性和耐热性的重要工艺。合适的回火温度和次数可以使钢中的马氏体组织分解,形成稳定的回火组织,提高钢的耐热性。例如,多次回火可以使碳化物进一步弥散分布,提高钢的抗回火稳定性和耐热性。如果回火温度过高或次数过多,会导致碳化物聚集长大,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热性。
### 加工和使用条件
- **加工过程中的热变形**
- **热变形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如锻造、轧制等热变形工艺,会使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适当的热变形可以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分布,提高钢的耐热性。但如果热变形工艺不当,如变形温度过高、变形量过大等,会导致晶粒粗大和碳化物的不均匀分布,降低钢的耐热性能。
- **使用环境的影响**
- **高温氧化性气氛**: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中,钢表面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膜。如果氧化膜的形成速度过快或氧化膜不稳定,会导致钢的表面质量下降,影响其耐热性能。例如,在高温炉中使用的TKM3247高速工具钢,如果炉内气氛氧化性较强,钢表面的氧化膜会不断增厚并剥落,加速钢的氧化和损耗。
- **热应力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钢件可能会受到热应力的作用。例如,在热作模具中,模具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会产生热应力。如果热应力过大,会导致钢件产生裂纹,降低其耐热性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