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结构方案,布置和构造抗震加固的结构方案、布置和连接构造。还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不规则的中小学校舍,加固后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应较为均匀、对称。原不合理的结构形式应修改,如原两柱框架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应改为三柱框架。
2)对抗震薄弱部位、关键部位和不同类型的连接部位.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宜采取比一般部位增强的措施。
3)宜减少地基基础的加固工程量,多采取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并应计入不利场地对地震作用的影响,学校教学楼抗震安全检测技术单位。
4)加固方案应结合原结构的特点和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采用适当的新技术、新材料。
5)加固方案宜结合维修改造,改善使用功能,并注意美观。
6)加固方法应适用于中小学所在地的施工条件,便于施工,并应减少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
加固材料的质量与施工监理是直接关系加固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关键。加固材料应适合中小学校舍所在地的特点,材料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应明确。特殊材料和特殊加固工法应有特殊要求和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5、抗震加固的施工应注意以下要求:
1)加固施工前应复核房屋实际尺寸,作相应调整。
2)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
3)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缺陷时应及时和设计单位沟通,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4)对在施工中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
学校教学楼抗震安全检测技术单位
1)重要构件集:
A级:构件集中不含c级、d级构件,可含b级构件且含量不多于30%;B级:构件集中不含d级构件,可含c级构件且含量不多于20%;
C级:构件集中含c级构件且含量不多于50%,或含d级构件且含量少于10%(竖向构件)或15%(水平构件);
D级:构件集中含c级构件且含量多于50%,或含d级构件且含量不少于10%(竖向构件)或15%(水平构件);
2)次要构件集
A级:构件集中不含c级、d级构件,可含b级构件且含量不多于35%;B级:构件集中不含d级构件,可含c级构件且含量不多于25%;
C级:构件集中含c级构件且含量不多于50%,或含d级构件且含量少于20%;D级:构件集中含c级构件且含量多于50%,或含d级构件且含量不少于20%;
3各平面计算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宜按该平面计算单元内各重要构件集中的等级确定。当平面计算单元中次要构件集的安全性等级比重要构件集的安全性等级低二绵或三级时,其安全性等级可按重要构件集的安全性等级降一级或降二级确定。
4 上部承重结构承载功能的评定等级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A级:不含C级和D级平面计算单元,可含B级平面计算单元且含量不多于30%;B级:不含D级平面计算单元,可含C级平面计算单元且含量不多于10%; C级:可D级平面计算单元且含量少于5%;D级:含D级平面计算单元且含量不少于5%。
学校抗震质量安全检测清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组织专业房屋检测机构进行安全等级鉴定。房屋鉴定报告深度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保证既不遗漏、也不错定
幼儿园安全检测鉴定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实质是通过改善结构的构件结构受力的途径,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少结构的地震破坏 其抗震加固原则如下: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 要以结构的抗震鉴定结果为基础抗震鉴定是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设防要求,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可选择整体加固!区段加固和构件加固。 2)在确定加固方案时。 要对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应查明结构是否存在局部损伤,对已有的损伤应进行专门的研究,在抗震加固时加以考虑。 3)在确定抗震加固方案时。 如果是抗震鉴定不合格,要重点考虑结构总体功能的恢复,而不要求每个构件都恢复功能;如果是静载下出现的破坏,以各种承重墙(柱)等的加固为主。 4)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协调中。 首先以承载力为主,侧重于利用承载力的提高来弥补变形的不足;但抗震鉴定结果仅为整体性不足时,仍以改善整体性的加固方案为主。 5)加固后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不应超过规定值的30%。 且不宜超过下一楼层 综合抗震能力的20%,超过时,应同时增强下一层的综合抗震能力。 6)同一楼层内。 非承重墙体和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不宜超过未加固的承重墙体的综合抗震能力,否则应加固承重墙体。 7)加固方案的选择要避免发生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 如果发生转移,应对新的薄弱部位进行处理。 8)增设砖墙等改变砖房受力体系和传力途径时。 应对结构计算简图作相应改变使受力体系和传力途径符合实际,并力求减少原房屋的地震作用。 9)抗震加固是以结构的安全性为重点学校抗震质量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