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www.piju.com.cn/news/2008-7/200871894445.asp
“鹤山鞋”在国内外小有名气,最兴旺的时候,世界上98%的名牌鞋都可以在鹤山贴牌生产,足以见证它的实力。然而从去年开始,鹤山市鞋类生产受到成本上涨、出口退税下调、贸易壁垒等诸多因素困扰,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5月,江门市出口鞋883万双,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5.7%,价值3818万美元,下降16.7%。
面对种种困难,鹤山鞋企如何突围?7月4日,一场关于鹤山鞋业未来方向的大讨论在业内展开,经过阵痛和反思后,鹤山市欲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区域品牌之路,重振鹤山鞋业声威。
现状:
10多家鞋企歇业倒闭
据悉,鹤山制鞋业历史悠久,是鹤山市工业体系中仅次于纺织服务行业的第二大特色产业,共有鞋类生产及关联企业300多家。经过多年的积极开拓,鹤山市制鞋业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全国重要的鞋业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最近鹤山市有关部门对该行业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鹤山市制鞋业高速增长的势头明显放缓,去年制鞋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出现了负增长,不少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有所萎缩。
有一家外资龙头企业,员工从最高峰时的4000多人减至现在仅700人左右。因本地生产能力不足,不少企业将订单大量外发加工生产。据鹤山市鞋业商会反映,目前有4至5家企业打算缩减在鹤山的生产规模,到其他地方设立分厂。因生产经营问题,去年年底以来,全市已经有十多家相关制鞋企业歇业或倒闭。
困扰:
生产成本增加 缺乏品牌培育
生产成本增加,是困扰鹤山鞋业发展的首要瓶颈。鹤山鞋企表示,物价上涨,尤其是原材料的大幅上涨让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从去年开始,制鞋原材料整体价格上涨了30%,纸类上涨20%,树脂上涨30%。但大多数制鞋企业的产品订价上调幅度不大,甚至没有涨价,企业利润受到了很大的挤压。
劳动力问题也让企业颇感头痛。为解决用工不足,企业早就自发提高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例如实行保底工资、免费食宿等,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已达到1100~1600元不等,但是,“存量留不住,增量招不来”的问题依然困扰企业,不少鞋企反映,订单充足,劳力短缺。为留住员工,制鞋企业要提高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除此之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等因素均使得鞋企成本优势逐步丧失,生存压力大增。此外,鞋制品出口频遭反倾销壁垒,鞋类出口一再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影响。多年来,制鞋行业不注重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过分依靠低成本、低利润、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发展,而且大量鞋厂从事贴牌生产,家庭式和小作坊企业不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鹤山市发改局一份调研报告认为:全省制鞋行业面临“大洗牌”,对鹤山市来说可谓利弊参半。利的方面是鹤山制鞋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可把握机遇承接东莞的制鞋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转移;弊的方面是规模较小的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可能有更多的企业倒闭。
反思:
学温州鞋业品牌效应经验
种种压力之下,鹤山鞋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今年7月4日鹤山市举办的鹤山鞋业发展研讨会上,前往温州考察的部门领导以及鹤山的鞋商们都发出了一连串的感叹。
鹤山市外经贸局局长源孔云说,温州两三千家鞋企拥有300多个驰名商标,鹤山300多家鞋企却只得一个“必登高”驰名商标,而且还是通过司法程序认定获得,差距很明显。他认为温州处处是品牌气息,品牌档次高;创市场采取集团式发展,抗风险能力强;创企业文化,以员工为本,留住固定的员工,克服了山寨厂思维,这些都是温州鞋业品牌效应提供的不错经验。
“我们太自满自足了”一位鞋商深深发出感叹,在1993年至1994年,温州还曾有人到鹤山学做鞋,如今徒弟反而已成为师傅的最大威胁了。
出路:
自主创新打造区域品牌
“鹤山鞋企在做贴牌生产前也是做自己的品牌,但是并未能形成气候,如今要回去走品牌之路,切忌单兵独斗。”鹤山市副市长叶荣超提出一种思路:今年5月鹤山拿回“广东省男鞋生产基地”称号,这标志着鹤山制鞋业的升级,影响力、地位都得到提高。企业要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广东省男鞋生产基地”的带动作用。
鹤山有300多家鞋企,规模并不小,完全可以团结起来,共同打造“鹤山男鞋”这个区域品牌。
副市长叶荣超建议,企业要树立大局意识,努力争取“中国男鞋生产基地”的称号,共享这个资源,实现有朝一日:在全国范围内,一说起男鞋 ,就想起鹤山;一说起鹤山,就想起男鞋。“产生这样的品牌效应,这不仅是惠及鞋业的事情,而是惠及整个鹤山的事情。”叶荣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