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

中国炼油技术中长期发展战略探讨

更新:2012-01-03 17:08 浏览:3次
中国炼油技术中长期发展战略探讨
供应商:
刘建云 商铺
企业认证
所在地
河南延津县位邱工业区072
联系电话
86 0373 7843888
联系人
刘建云
手机号
13598687332
让卖家联系我

详细

我国炼油工业在21世纪前十年,业绩辉煌,加工能力已位居世界第二,炼油技术走创新发展道路,成果累累。但展望未来,形势十分严峻,石油产品消费量继续增长,国内原油短缺;原油趋向劣质化,加工难度增大;产品更加清洁化和炼油企业环保压力加大。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提出了从2015年到2030年减碳、减排和节能等总目标。面对绿色低碳时代,本文就炼油技术的中长期发展,提出了发展战略重点,仅供参考。

  1  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炼油工业

  跨入21世纪,中国炼油工业实现了迅猛发展,2010年,原油总加工能力超过5亿吨/年,位居世界第二;当年实际加工原油4.23亿吨,生产汽、煤、柴三大类成品油2.53亿吨,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支持作用。中国炼油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较完整体系和较强综合实力。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在2011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分别提升到第5位和第6位。现就新世纪中国炼油技术发展特点作一简要归纳,以便有益于展望未来。

  1.1  炼油厂规模开始走向大型化

  进入21世纪,炼油工程技术加快发展,炼油企业规模和装置大型化技术不断创新,目前我国已建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其原油加工能力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50%左右。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的炼厂平均规模已达到661万吨/年。当前新建炼油装置的规模,常减压蒸馏达到1200万吨/年,加氢裂化400万吨/年,延迟焦化420万吨/年,连续重整210万吨/年,硫磺回收22万吨/年,均属世界当前同类最大规模之一。由于炼油企业实行规模化、大型化、集约化,提高了集中度,有条件贴近市场,贴近消费中心,产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从而使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地区形成了三大炼化企业群,石化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1.2  原油走深度加工道路

  2010年,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和加氢裂化等重油转化装置的总加工能力达到3.353亿吨/年,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56.8%。其中催化裂化1.707亿吨/年、延迟焦化1.096亿吨/年、加氢裂化0.55亿吨/年,分别占原油总加工能力的28.9%、18.6%和9.3%。

  催化裂化十年来受炼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影响,发展趋缓,占原油总加工能力的比重从1998年的34.4%下降到2010年的28.9%。延迟焦化近年来发展最快,按催化裂化掺炼渣油口径分析,延迟焦化加工渣油的能力超过催化裂化,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渣油深加工装置。由于中间馏分油和化工轻油需求增长,十年来加氢裂化发展加快,其比例从1998年的5.6%上升到2010年的9.3%。由于加工深度提高,2010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轻质油收率均超过75%,为最大量生产液体运输燃料和化工原料、提高原油资源利用率提供技术支持。

  1.3  炼油企业向炼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和采用化工原料油紧密联系在一起,化工原料油包括石脑油、轻烃和加氢裂化尾油等,把炼油和化工结合在一起是炼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新世纪,中国已形成多个炼化一体化的大型生产基地,高效地促进了炼油和石化工业的共同快速发展。加氢裂化是炼化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技术,也是我国炼油的主体技术。加氢裂化工艺的特点是可生产重石脑油,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或btx芳烃原料;可最大量生产喷气燃料和低硫柴油等中间馏分油;可生产bmci值低的尾油,作为生产乙烯的裂解原料,一套轻油型加氢裂化可提供近80%收率的化工原料油。

  1.4  成品油质量向国际接轨

  21世纪前十年,由于清洁燃料需求的增长,我国加氢精制出现突破性发展,成为提高成品油质量的核心工艺,全国馏分油加氢精制(包括馏分油加氢处理)能力从2000年的0.478亿吨/年增加到2009年的1.436亿吨/年,不到十年,能力增长近1亿吨/年。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是成品油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加氢精制:①清洁汽油生产,采用如rsds和oct-m等技术,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可把汽油的硫含量降到符合国ⅲ、国ⅳ汽油标准;②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采用我国独特开发的mci和bich加氢技术,可把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经脱硫、烯烃和芳烃饱和,以及部分芳烃开环,十六烷值可提高十个单位以上;③焦化柴油和直馏含硫柴油经深度加氢精制,可达到国ⅳ或超低硫柴油标准;④加氢脱硫醇技术,可在很缓和的条件下脱除喷气燃料的硫醇,取代较复杂的钛菁钴经典脱硫醇方法;⑤含硫蜡油加氢处理技术,用以改善催化裂化原料质量,直接生产低硫催化裂化汽油,并降低催化裂化烟气中sox和nox的排放,改善环境。加氢精制还普遍应用于催化重整原料预加氢、润滑油精制和石蜡精制等方面。

  1.5  api 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加快发展

  多年来,我国采用大庆等石蜡基原油,用常规方法生产高粘度指数的api ⅰ类基础油。

  进入21世纪,高档润滑油品需求增长很快,特别是汽车产量和销售量的快速增长,要求内燃机油使用sj-sl、ci-4等高档次多级润滑油,从而促进了加氢法生产api ⅱ/ⅲ类基础油的发展,到2009年全国已拥有120万吨/年加氢法生产api ⅱ、ⅲ类基础油的能力。

  1.6  加工劣质原油的技术对策

  进入21世纪,劣质原油迅速增加。符合api度小于27、硫含量大于1.5%、tan大于1.0mg koh/g任何一项指标的原油,可称为劣质原油,因为该类原油由于硫、酸含量高,对设备产生严重腐蚀,重质高硫渣油进行深度加工,技术难度大。为此,开发采用一整套技术对策。一是采用高速电脱盐设备,高效破乳剂、缓蚀剂、中和剂等,控制蒸馏设备低温部位的低温腐蚀。二是提高材质,采用含铬钼不锈钢材,控制高温没备的高温腐蚀。三是选择合适的重油深度加工途径,主要走延迟焦化道路。十年来,我国延迟焦化能力实现快速增长,2010年焦化能力已超过1.096亿吨/年,是我国第一位的重油深度加工装置。延迟焦化发展如此迅速,其原因为:①对重油加工的适应性强,加工深度大,可满足高硫、高重金属渣油的加工。②掌握了延迟焦化大型化技术,单系列装置能力超过160万/年。③焦化装置投资低,建设周期短,见效快。④成功开发了焦化/cfb组合工艺,解决了高硫焦的出路问题。

  1.7  重油转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我国rfcc一直是生产汽油和柴油的重油转化装置,进料中vr(ar均折成vr)的掺入量最高年份达到36%,近年保持在30%左右。我国自主开发的催化裂化mip技术、fdfcc技术可有效降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同时可提高丙烯收率,促使炼油向石油化工延伸。我国成功开发的渣油加氢处理(包括vrds和ards)和重油催化裂化(rfcc)组合工艺,为重油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路线,可显著提高轻质油收率,提高原油的有效利用率。

  1.8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全国炼油平均综合能耗1988年降低到2900兆焦/吨之后,由于炼油厂复杂程度增加,1997年曾一度增加到3520兆焦/吨。近十年来我国炼油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积极调整结构,装置实现规模化大型化,提高企业集中度,节能效果明显。同时不断创新技术,如加热炉强化传热技术、变频调节技术、在线清焦技术等,从而到2009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的炼油综合能耗分别降到2564兆焦/吨和2826.5兆焦/吨。

  在污染防治方面,各炼油企业污水经处理,普遍可达到外排标准。已有不少企业对外排合格污水再进行杀菌、过滤等适度处理,可达到污水回用要求,进入循环水系统,污水回用对炼油厂节水减排取得明显效果。原油加—厂中产生的h2s通过硫磺回收,降低sox对大气的外排。

  1.9  连续重整(ocr)成为炼化一体化的重要技术

  ccr在炼油和石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重整汽油既是高辛烷值组分,又是btx芳烃的主要原料,用以生产px、pta、聚酯纤维和塑料制品;副产氢气是炼油厂氢气的主要来源。因此,进入21世纪,连续重整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08年我国已拥有29套连续重整装置,总加工能力达到2250万吨/年。为满足我国连续重整不断发展的需求,我国自主开发的年产百万吨级连续重整装置已建成投产。

  1.10  新催化剂更新换代加快

  由于重视新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加快了催化剂的更新换代,对促进炼油技术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为适应我国rfcc的发展,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从无定型硅铝向y分子筛发展,基质的中孔分布得到改善。据此我国开发出了eey、usy、reusy、rehy等系列rfcc催化剂,都具有良好的重油裂解性能、抗金属污染性能、焦炭选择性和水热稳定性等特点。

  加氢催化剂向高活性、低反应温度、高空速、低氢耗和长寿命方向发展的思路指导了20世纪多代催化剂的开发。进入21世纪,由于提高了对加氢催化剂的认知程度,促进更多催化剂ⅱ类活性相的生成,对提高脱硫相对活性,出现了重大突破。开发出脱硫相对活性比老一代催化剂高出1.5-2.5倍的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可以把高含硫柴油经加氢,直接生产国ⅳ或超低硫柴油。

  加氢裂化催化剂早期以无定型硅铝为酸性组分,发展到用分子筛为酸性组分,加快了裂化催化剂的更新换代。

  ccr的发展趋势是降低反应压力,提高苛刻度,反应压力从1.0mpa降到0.35mpa,实现超低压反应,低氢油比,高空速,致使催化剂积炭速率加快,再生周期缩短。为适应ccr的发展需求,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开发出一种具有特殊孔结构的球形氧化铝载体,使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从而研制成ps-ⅳ和ps-v(低铂)高活性、高水热稳定性的ccr催化剂,接着又开发出高选择性和低积碳速率ps-ⅵ和ps-viiccr催化剂。目前国内多数ccr装置使用ps系列催化剂。

  2  严峻的形势

  一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年均以7.4%的速度增长[1],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为满足石油消费量的增长,进口原油激增,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工信部发布2011年前5个月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5.2%,超过了美国,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二是原油更趋向劣质化,国内低硫原油在递减,而产量较大的胜利原油属高硫、高酸原油,辽河原油为高酸原油,塔河原油为重金属含量高的高硫原油。进口原油中,含硫高硫原油比例很大,约占进口量的40%,如进口量排名第一的沙特原油,沙轻、沙中、沙重原油的硫含量分别为2.3%、2.8%、2.84%,属高硫原油,排名第三的伊朗原油,伊轻、伊重原油的硫含量分别为1.43%、1.80%,也属较高硫含量原油。安哥拉奎托原油、印尼的杜里原油和乍得的多巴原油,属高酸原油。此外,原油api度偏低,原油偏重。加工劣质原油,增加了炼油加工的技术难度。

  三是为保护环境,炼油企业控制有害物的排放,更加严格,特别是大气有害物的排放,环保部门对so2、nox、颗粒物等的排放,提出了严格的指标。而北京等地区则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地区指标,差距很大。

  四是我国汽车产销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6月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私家车达到7000万辆,要求车用燃料更加清洁化。我国2010年采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料,而发达国家已实施欧ⅳ、欧ⅴ标准清洁车用燃料,我国实施超低硫燃料,还需加强清洁燃料的创新开发。

  3  中国炼油技术中长期发展战略探讨

  3.1  中国炼油技术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点

  我国2010年石油消费量为4.55亿吨,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到2020年石油消费量将比2010年增长32%-36%,即6.0-6.2亿吨,如不加有效控制,可能达到6.5亿吨[1]。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5%,到2030年将更高。从世界石油发展趋势看,2030年前,石油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来源,特别是石油液体运输燃料的主要来源。cera(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预测202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46.4亿吨,供应量为45.4亿吨。iea(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3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51.1亿吨,供应量为51.1亿吨,基本持平。我国煤制油技术虽取得了突破,但煤烃转化系数较高,煤直接液化为5:1,间接液化为5.3:1,预计2020年煤制油替代量约为1000万吨[1]。生物质燃料,替代量也不大,中长期还只能作为石油的补充能源。据此,天然原油加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将继续成为中国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点。

  在21世纪前十年炼油技术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炼油工业实际,对中国炼油技术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点,提出如下探讨意见:①进一步发展装置大型化技术,建设产业聚集度更高的大型炼油生产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布局。②进一步发展炼油化工一体化技术,形成多个大型炼化基地,大力促进炼油和石化工业的持续发展。③坚持走原油深度加工道路,提高轻质油收率,最大量生产液体运输燃料和化工原料,提高原油资源利用率,实现原油的最有效利用,减少进口原油的依存度。④进一步优化原油加工流程,提高对原油加工的适应性,加上更多劣质原油。⑤进一步调整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发展高档油品,提高国际竞争力。⑥进一步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控制排放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消耗。⑦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炼油工业生产更加现代化。⑧掌握有关石油替代燃料技术,为后石油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主要经营:炼油设备;催化剂;脱色剂;免酸碱精制剂;抗氧剂;废机油催化剂;去味剂
   新乡市龙江可再生能源技术设备厂是一家专业从事能源及相关环保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经营涉及创新能源、再生能源、环保能源、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改造、优化设计、设备制造、售后服务等。
  我公司自八十年代就一直研制开发环保项目,最新研制的一种家用多功能环保连续免砖砌炼油设备,此设备功能巨多,投资少,占地面积仅30平米,可连续供料生产,通过化学方法的解聚及非临氢的催化、裂化,所出的油品色泽亮、气味正,产品达标,所出油品不用酸碱精制,提高了出油率并省去酸碱精制加损耗带来的麻烦,近年来深受广大业内用户欢迎。
  本 ...
内容声明:顺企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顺企网所展示的信息内容系由刘建云经营者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顺企网提醒您购买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通过电话与商家沟通确认顺企网存在海量企业商铺和供求信息,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顺企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您可能喜欢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经营性-2016-0009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11467.com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