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晚报媒体报道
2004年2月7日荆门晚报第15版整版报道 (可以复制存在我的电脑里面放大看)看不清楚可以联系店主发原图
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四的山区青年,在十年时间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给,而且还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城区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个山区小鞋匠:
用勤劳打造自尊
本报记者:彭迎兵 实习记者:周唤 来源: 荆门日报 2004-2-7
“10年之前,我一无所有,什么都不会做,靠政府照顾过年;很多人瞧不起我,以为我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穷命。但现在,我能够自力更生了,能够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从偏远的山区走到城里,我也就知足了……”回顾三十五年的人生历程,身高不足一米四的鞋匠胡士连感慨万千。
十八元的收音机——第一件高档货
1969年,胡士连出生于东宝区仙居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因为父母是近亲结婚,生来就体弱多病的他,虽然磕磕碰碰地长大成人,但身高却始终没能达到正常人的水平,不超过一米四的身材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家境贫寒再加上身材矮小、幼年丧父,胡士连常受人奚落、欺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品尝到人情的冷暖。上初中时,他常揣着母亲给他拼凑的两三块钱,走十多里路到宜城的一个小镇上买些瓜子、水果回来,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附近的小集镇上摆小地摊,挣点钱补贴家用。虽然心里有些自卑,精神负担也很重,但胡士连很好强,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可家庭实在是太穷了,初一都没能念完的胡士连只好辍学回家。
那时,家里还有个老奶奶,两个姐姐也体弱多病,里里外外全靠年事渐高的母亲一人支撑,家里总是入不敷出。体质虚弱的胡士连做不动农活,又无法出外谋生,就只能自己摸索着做些板凳之类的小家具或是学着编制竹器卖了换些钱回来供母亲维持日常开销。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两个姐姐先后出了嫁,奶奶也去世了,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地苦熬了十多年。
1994年,胡士连25岁,家里境况慢慢好转了。那年夏天,他学着下鳝鱼。每天傍晚,他挑着自己编制的诱捕鳝鱼的竹笼穿行在田沟、水渠边。等到把所有的竹笼都沉进水中后,天已完全黑了,于是他就顶着满天的星光在片犬吠声中回到家里。第二天清晨,他踏着露水把竹笼一一收回家,将里的鳝鱼倒出来,提到镇上去卖。尽管辛苦,但起早摸黑地忙了一个夏天,他终于攒了近200块钱。
第一次挣了这么多钱,胡士连想买点东西回家,好让那些平时瞧不起他的人看看,他也有能力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买什么呢?想来想去,胡士连买了一个18块钱的收音机。这是他人生中所购买的第一件高档商品,直到现在,胡士连都还记得自己那时的兴奋心情。这个收音机几乎成了他的精神寄托,慢慢地,他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有了信心,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像别人一样正常、快乐地活下去。
两次搬家——艰难的起步
1994年冬,同村一位在跑马(仙居乡的一个小集镇)街上开店的远房表兄给胡士连出主意,劝他买架补鞋机到跑马街上摆个补鞋摊。一架补鞋机要100多块钱,胡士连拿不出。表兄就告诉他,干脆买架旧货,60块钱就够了。可即便是这微不足道的60块钱,胡士连也凑不齐。后来,表兄托人从外地给胡士连赊回一架旧补鞋机。就靠着这架赊来的旧补鞋机,胡士连在表兄的小店前摆了个修鞋摊,迈出了人生道路上自力更生的第一步。
刚开始做生意时,胡士连总怕把别人的鞋修坏了,又害羞得不敢跟人讨价还价,还担心别人不给钱。每次胡士连给人补好鞋后,表兄负责讲价收钱,钱到手后再交给他。时间一长,胡士连的胆量慢慢大了起来,开始自己和人讲价、收钱。敲敲打打地做了一年半的补鞋匠,虽然只赚了1000多块钱,但胡士连却摸索到了一些做生意的门道,知道了怎样对各种不同的顾客,更重要的是他克服了自卑心理。
虽然再不用为生计发愁了,但胡士连并不甘心补一辈子的鞋。在熟人的介绍下,他拜师学习制作皮鞋。1996年10月3日,经过一阵奔波,胡士连的皮鞋店终于开业了。这在跑马一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天天都有人来店里看热闹,许多人包括有些亲戚,都认为胡士连个头虽小但心比天高,他的生意肯定做不下去,等着看笑话。不过,看到皮鞋店里像模像样的设备,看到胡士连做出的第一双女士高跟鞋,这些“看客”慢慢变成了顾客。生意很好,为赶制皮鞋,胡士连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凌晨一两点,经常通宵加班。瞌睡来了熬不住时,他就想,欠下这么多的债,别人又看不起我,说我是个穷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我偏我争这口气,用自己的两只手来养活自己和母亲,而且还要过上好日子。
三个多月后,胡士连还清了4000块钱的欠债,还赚了3000多块钱。1997年春节后,生意开始难做起来,但胡士连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有了信心,他并不担心。接下来的两年内,胡士连买了一台1000多块钱的冰柜卖冷饮,还购进了补塑料盆桶的工具,配钥匙的设备。
2002年3月28日,胡士连买了一部880元的波导手机,一是为了做生意时方便和人联系,二是为了争一口气,第三还可以出租给别人挣点钱。这在只有外出务工的少数人才配有手机的跑马,又成了一个轰动性的事件,人们都羡慕地说:“胡士连活得比我们都还滋润”。
最近几年,随着山区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在家里的都是些不太讲究的老弱病残,皮鞋店的生意开始滑坡。渐渐地,胡士连萌生了到荆门闯闯的念头,他想多赚些钱,给年老体弱的母亲治病,让穷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也享享几年清福。这时,先前给他泼过冷水的亲朋好友又来劝他,“胡士连,城里可不比跑马呢。跑马人认识你,知道你可怜,不赖你的账;城里人就不同了,要是他们做了皮鞋不给钱,你哭都哭不出来。”母亲也劝他,在跑马生意虽然差点,但好歹也还能糊口,到城里要冒很大的风险,弄不好会亏得一无所有;而且,这些年买了不少东西,她俩病又多,家里也没什么钱可以用来更换和添置设备。但那位曾经给他帮过大忙的老书记却鼓励他,“城里人有什么怕的?你只管去闯,不招谁惹谁,没有人会来欺负你的。”
2002年6月24日,胡士连带着64岁的老母亲来到荆门。在金虾路小学附近租了个门面,正式开张营业了。
后来,胡士连听人说,这个门面向来不好做生意,常年空着。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站稳脚跟,把生意做好。起初,由于设备陈旧,门面狭窄,许多前来定做皮鞋的人看了看他,不相信地说:“就凭你这样的设备,也能做皮鞋?”然后摇摇头走了,生意比在跑马街时还要冷清,两个月才卖出去30双鞋,赚的钱刚够付房租和日常生活开销。母亲很着急,常哭着说,弄得不好,咱娘俩将来只有去讨米。胡士连心里也很乱,饭都吃不下去,但他相信生意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他安慰母亲不要想得太多,生意是慢慢做出来的。
第三个月,他坐不住了,他想,要做好生意无外乎质量好、信誉好、服务态度好这三点,自己店里的生意差主要是由于设备陈旧,给顾客造成一种质量不好的感觉。于是,他回到跑马,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