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环保行业营业收入约3.98万亿元,;国家规划要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国家生态保护的制度建设将有力地保障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其中,环保税出台更值得市场关注,国内各项环保政策出台也直接加速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环保历史“欠账”较多,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相关政策的出台、完善。因此,政策驱动性,已成为我国环保行业发展最突出的特征。
根据环保部等三部委的联合调查,2011年,全国环保行业从业单位23,820个,从业人员319.5万人,年营业收入30,752.5亿元,年营业利润2,777.2亿元,与2000年相比,除从业人员数量基本持平外,其它三项指标则分别增长了0.31倍,17.2倍和15.7倍,产业总体规模显著扩大。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环保部,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一、我国环保投资规模分析
环保投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环保投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从绝对规模来看,2000-2012 年中我国的环保投资绝对量稳步提升,由 2000年的106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8253.5 亿元,增长了 7.77 倍,其中2007、2008、2010 年增长较快,尤其是2010年较2009 年绝对量增长了2353.8 亿元,这种趋势的变化与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基于相对规模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2000-2012 年我国环保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一)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我国的环保投资占 gdp 的比重一直较稳定,在稳定中略有上升,虽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上下反复,呈现乏力。环保投资占 gdp 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1.02%上升至 2012 年的 1.59%,2010 年更是达到了 1.9%,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的增强。根据一些国际组织和经济专家的研究结果,当一个国家的环保投资占其同期 gdp 的 1%~2%时,才能大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而要使环境质量发生明显的好转,则花费在环保上的投资需占其同期 gdp 的 3%~5%。从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环保投资占 gdp 比例大都在 2%~3%。而我国在2000 年环保投资总额占 gdp 的比重刚超过 1%,目前在 1.5%左右,环保投资总量不足,占 gdp 的比例偏低,即我国目前刚达到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水平,距离可以改善环境状况的水平还相差甚远。
二)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2000-2012年我国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2%~3.5%之间,有小幅的持续下降,但未出现大的波动。2000-2012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几乎都在20%以上,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这种变化趋势源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更应该清醒的看到,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却没有表现出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在2002年达到最高点3.35%后,几乎是一路下滑,到2012 年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仅为 2.2%,说明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大环保投资的力度,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相比,显得势单力薄,环保投资规模显然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说明环保投资是一种相对独立、比较特殊的社会发展投资,和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相比,虽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因为环保投资追求的是一种综合效益,这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隐性效益,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对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般投资者来说,环保投资并非其投资的优先领域。
2001-2012 年中国环保投资增长、国民经济增长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三)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环保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环保投资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并没有发生大的提升与变化,始终保持在7%"8%左右。我国财政收入从 2001-2012 年一直呈高速增长,2007年更是达到了32.41%的高增长率,而环保投资的增长率波动较大,2001 年至 2012 年锐增或锐减的现象较普遍,2011年甚至达到了 -6.54%的负增长,说明财政收入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对环保投资的影响较小,且环保投资占财政资金的比例较小(一直在 7%"8%左右),这说明每年政府的新增财力并没有向环保领域倾斜。
四)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虽然环保投资的绝对数额由 2000 年至 2012 年增长了 7.77倍,但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 6.5%~8.5%,而且我国各级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事业方面的财政预算支出要远远落后于其他项目。2006 年以前,在财政预算的科目设置上,环境保护投资这一项并非像基本建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等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支出科目,这种预算设置体制的结果是很难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环保投资也就得不到充分保证。虽然2006 年以后将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科目纳入了政府预算,但在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拨付的各项目中,环境保护都是数量最小的一个,反映了环境问题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也不是当前政府投资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环保投资效益分析
加大环保投资的支出规模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但也必须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由于环境保护项目的准公共性,政府在环保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行业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疑会加重政府和社会的负担!环保投资效益是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的集中反映,也是投资所取得效果的最终体现,环保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可以从环保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方面进行分析。
1) 环保设施运营效率分析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环保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环保设施运行效率不容乐观。我国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供热、排水、园林绿化方面相对较多,在燃气、供热、排水、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五个方面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尤其是园林绿化方面,投资额由2001年的181.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380.8亿元,增长了13倍,燃气投资额增长了7倍,供热方面增长了近9倍,排水投资额增长了近4倍,市容环境卫生投资方面增长了7倍。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环境污染治理效果分析
2001-2012 年,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治理和其他治理方面的投资额都有所提高,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历年来大多分布在废水治理和废气治理这两个领域,虽然投资额是连年不断增加的,但取得的治污效果并不乐观。废水治理方面:2001-2012 年投资额的年均增长率达 8%,很多年份的增长率在 20%以上,但废水治理量增长幅度并不大,多数年份在1.5%左右,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环保投资使用效益极不理想;废气治理方面:投资额在 2007 年以前是持续增加的,从2008年起开始不断减少,直至2011 年才有所恢复,而废气治理量年增长率自 2004年以后一直在 5%以下,但总体来看,废气治理投资额增长较快的年份,废气治理量也在增加,废气投资治理额减少的年份,废气治理量也有所放缓,因此对于废气的治理决不能懈怠,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一定的治污效果;固体废物治理方面:2001-2012 年的投资额极不稳定,上下波动幅度很大,多次呈现锐增和锐减的现象,相比之下,固体废物治理量年增长率较稳定,大都在 2%左右,毫无规律可循,说明我国对固体废物的治理没有放在重要地位,当前也不是治污的核心领域。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三、我国环保投资结构分析
根据我国目前环保投资的统计方法,我国的环保投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投资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用于燃气工程建设、集中供热设备、排水工程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和市容环境卫生五个方面;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主要用于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比如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等;建设项目“三同时”是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主要是指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的污染治理设施方面的投资。
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分析
多年来我国环保投资的重心主要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引起的城市化扩大有关。经过多年的累积,我国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长期以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环保投资中都占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资金投入总量以及在环保投资总额的比例是这种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2001-2012年中国环保投资结构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情况分析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绝对数额增长幅度不大,从 2001年的 174.5亿元到 2012年的 500.5亿元,增长了不到3倍;从其占环保投资总额的比重来看,其所处地位更为渺小,比重最高的年度2005年仅占 19.19%,从2005年起一路下跌,近两年的比例都在6%左右,几乎处于被忽略状态。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年增长率来看,其增长速度落后于环保投资的其他两个方面,且上下波动起伏不定,2008-2010年连续三年均呈负增长,增速最快的年份也是2005年,达到了48.7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主要用于对现有企业已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尤其是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企业的综合整治,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的治理,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持续恶化的雾霾天气,海洋污染更是把工业污染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按理来讲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应逐渐成为环保投资的核心领域,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由此暴露了我国在环保投资方面的弊端,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预算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表面上看,增加污染治理投资会减少生产建设投资,从而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因此一些本来应该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被挤占和挪用,也有一些地方将治污资金的相当比例用在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头费以及其他装备上,而不是用在排污设施的建设方面。另外,结合我国现行的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偏好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攀升而不考虑环境成本,对于生产建设还是治理污染的资金投向上,政府和企业对前者更感兴趣,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合理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加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收入,不仅会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能为人民群众实现碧水蓝天工程,真正提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情况分析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在环保投资中处于中间地位,在投资额和所占比重方面低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自2004年以后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额开始连续增长,2007 年以后投资力度更是加速提升,2007年以前用于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投资总量和比重没有大的变化,投资总量在 1000 亿元以下,投资比重维持在 20%~30%!但从 2007 年开始,其投资额和所占比重大幅增长,投资额突破了 1000 亿元,至 2012 年达到了2690.4 亿元,所占比重达到了 30%以上,尤其是 2008 年所占比例近 50%,超过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这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加强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主要用于防止新污染源产生,比如清洁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等!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相关法制的完善,我国加大了在这一方面的环保投资力度。
四、优化对策建议
一)优化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
(1) 适当调整环保投资的重心。环境保护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事业,要平衡环保投资使用的各个方向,有重点但不偏向任何一方!多年来,我国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增长速度及其所占环保投资的比重远远低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是环境治理的重要隐患。建议环保资金的投向应向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倾斜,尤其是对于重工业企业的工业污染方面的专项资金拨付,同时加强和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方面的资金投入。另外,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清洁技术,促进企业从产品开发"原料选择“工艺设计”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诸多环节着手,把工业污染尽可能消除在生产之前和之中,逐步实现“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及“全过程治理”的转移。
(2) 调整环保预算项目,健全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论证。调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统计口径,应将城市供热、燃气、园林绿化等其中与市容环境不相关的投资部分剔除掉,增加如医疗废弃物处置、危险废物处置等对环境污染有直接影响的内容,同时增加环保设施运行费用项目,以保证环保设施高效运转,挤出环保投资中不合理的“水分”;增强事前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尤其是园林绿化方面,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得投资方案具备可行性和务实性,尝试推行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的企业化运作等方式,保证环保资金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行。
二)提高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
(1) 完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目前已有的 《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法规、公众环保消费法律法规、与环保投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确保社会资本参与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等,同时培养一大批素质好、执法山的人才队伍,保证环保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建立环保开支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将环境保护提升到教育“科技”工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加强对环保投入和支出的核算,环保开支账户的范围可以包括发生在污染治理和控制“环境监视”环境评价和环境审计等方面的费用,环保开支账户能够清楚地显示与环保有关的资金使用的来龙去脉,避免不合理的挤占和挪用。
(3) 提高环保设施的技术含量。增加环保技术与设备开发升级方面的投入,加快环保技术的研发进程,尤其要增加对新药剂"新材料的资金投入,加强对环保新设备新项目的检验及推广工作,积极推广污染防治的核心科技,更要培养研发新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环保设施的技术含量。
三)构建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双联动机制
(1) 加大环保投资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环保投资预算编制。环境保护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在环保投入中需做好引导作用,将增加“环保投入”作为环保法重要的修改内容,做实“环境保护”科目,加快建立统一的环境财政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环保经费增长机制,构建环保支出与 gdp"财政收入增长的双联动机制:规定当年政府新增财力主要向环保投资倾斜,规定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环保资金要高于同期财政总收入的增长幅度,规定环保支出应占国内生产总值或财政总支出的一定比例等,以保证政府对环保投入的刚性需求,来确保环保投资良性"持续增长的有效渠道。
(2) 改革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费制度。目前排污收费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主要有征收标准偏低,很多企业宁可缴纳排污费也不进行治污;征收范围偏小,只是对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征收,很多污染项目如城市噪音"生活污水等方面并没有涵盖;部分地区存在对排污费挤占"截留的现象等等,因此对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首先,适当扩大排污费的征收覆盖面,实现由超标排放付费到”谁污染谁付费”的转变;其次,提高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使得排污费用远远高于环境治理费用,达到控制并预防环境污染的目的;再次,改变污染费以补贴形式还给企业的做法,将所有资金上缴由政府统一支配,再以预算的形式统一调配,避免污染费用挤占截留现象的出现;最后,给予治污设施加速折旧以及土地、用电价格优惠,对治污企业实行税前还贷还债,延长企业还款期"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实行税收优惠,逐步推行碳税"城市垃圾税"水污染税等环境税,完善我国税收体系,推动环保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进入 21 世纪,全球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成为许多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环保产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设备(产品) 生产与经营,包括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 (水) 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环保企业技术力量相当薄弱,从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需求出发,积极学习和探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环保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环保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环保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编辑: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