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CMA计量认证通过的检测项目有5类18项,可以对外独立开展以下项目的检测
1 、基坑检测:水平位移检测、竖向位移检测、倾斜检测、支护结构内力检测、土压力检测、空隙水压力检测、地下水位检测、锚杆及土钉内力检测;
2 、混凝土结构与构件: 抗压强度(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后锚固件性能;
3 、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灌入法);
4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
5 、外墙饰面砖:粘结强度。
在相邻工程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对相邻工程周边房屋实施的检查、量测和监视工作。
需要完成以下基本内容:
1监测流程
作为一个合格的监测人员,不仅需要灵活使用各种监测仪器,还需要了解整个监测流程。
简单地来说,相邻工程周边房屋监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监测内容
相邻工程周边房屋监测内容较明确,分以下三个方面:
1)房屋沉降监测;
2)房屋倾斜监测;
3)房屋裂缝监测。
3监测方法
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所采用的监测方法,也有所区别。
01 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02 倾斜监测
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
03 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
4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的选择,取决于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具体参考下表:
5监测频率
房屋变形监测以沉降监测为主,倾斜和裂缝监测为辅。监测频率结合施工状况进行调整。
根据相邻工程施工特点及房屋结构状况,房屋变形和裂缝监测频率建议如下:
1)房屋沉降监测点布置且初始值设置之后,监测频率原则上不低于1次/月;
2)围护施工开始至开挖前沉降监测频率1次/周;基坑开挖至底板浇筑完成期间沉降监测频率1次/天;底板浇筑完成至结构施工结束沉降监测频率为1次/周;
3)达到监测报警值时,沉降监测频率不低于2次/天,出现特殊紧急情况,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加密监测频率;
4)房屋倾斜检测,在一般情况下测量频率采用1次/月,当沉降监测频率加密到1次/天以上时,采用1次/周;
5)房屋裂缝观测,原则上与沉降监测同步,但考虑滞后效应,观测频率适当降低,一般为1次/周。
6)具体监测频率应根据具体的施工工况作适当的调整。
6监测报警机制
根据房屋的建筑结构特点,当房屋变形和裂缝达到下列指标之一时立即通知委托方进行“报警”,并加密监测。“报警”后同时对房屋的裂缝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1)沉降速率达到2.0mm/天(连续2天),或者累计沉降量达到20mm时;
2)倾斜率累计增量达到0.1%时;
3)墙体新老裂缝宽度增量为1mm时;
4)混凝土梁柱构件表面新出现裂缝宽度超过0.2mm时。
一旦测值超过上述报警值,施工单位应在采取可靠措施后再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