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
一、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二、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三、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
四、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
五、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
六、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
七、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
八、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
九、加强组织协调
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物流费用过高,不仅直接影响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提高制造业成本,推动商品价格升高,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降低物流费用,要从统筹完善有关税收支持政策、进一步降低过路过桥收费、支持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发展、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流通费用等环节入手,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近年来,尽管我国物流费用逐年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较慢。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只降低了1个百分点,总体上仍比发达国家的水平高出1倍左右。以2009年测算,这个比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创造近3400多亿元的经济价值。与国外相比,虽有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物流需求结构的差异,但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
物流费用过高,不仅直接影响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提高制造业成本,推动商品价格升高,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分析表明,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过高的原因主要有:现行税收政策与现代物流运行模式不相适应。比如,现代物流强调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一体化运作,需要一包到底、一票到位、统一纳税、一站式服务。而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运输环节执行3%的税率,仓储和其他环节执行5%的税率。各环节需要分开核算,执行不同的抵扣政策。且分包一次就要开一次票、纳一次税,导致专业化分工越细,交易次数越多,重复纳税问题就越严重。这就割裂了物流业一体化运作,不利于社会资源整合。
运输环节通行不畅,费用偏高。过高的过路过桥费,约占运输成本三分之一左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配送车辆不能合法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随时面临违规罚款的风险。名目繁多的罚款、检查和不当收费,已成为加大物流费用的主要推手。
各类物流基础要素成本普遍大幅上涨。在物流成本上升和物流服务价格偏低的双重挤压下,加上资金趋紧,物流企业经营愈加困难。
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城市周边仓库、货场租金不断提高,配送距离不断延长,增加了物流成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匹配度低,多种运输方式衔接性差;信息系统不完善,车辆空驶率高。这些都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