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29 09:21 中国工商报
本报讯 (记者 李 晶)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81亿人,仅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的两年中,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就增加6219.76万人,约占总数的22.06%。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对外公布《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员长期快速增长,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蓄水池”。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的战略,强调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7000余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是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服务对象,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
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例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据统计,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例从1990年的3.5%,增长到2014年的32.36%。
近几年,城镇每年新增就业达1000万人以上,有相当一部分被个体私营经济吸收,全国2.6亿农民工绝大部分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就业。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私营企业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较快,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伴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产业链不断延伸,累计拉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
在城乡就业总规模趋于平稳的情况下,个体私营经济就业增长率远高于城乡就业和城镇就业的增长率。2008年以来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每年增速保持在10%~15%,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每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
当前,“用工荒”或“招工难”问题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凸显。但从个体工商户调查结果来看,超过60%的个体工商户明确表示不存在“招工难”问题。私营企业面临局部“招工难”问题,但绝大部分能够比较灵活地应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变化,仍然保持相对稳定的新增用工需求。
该研究报告提出,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组织规模小,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低;行业高度集中,面临市场准入障碍;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市场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业风险较高,存活期较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针对上述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有关专家在研究报告中提出多个“药方”,包括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合理控制劳动力成本、适当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和逐步扩展税费优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