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更新:2023-01-24 20:14 浏览:28次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供应商:
上海福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商铺
企业认证
所在地
上海市-福贸展会大鹏zpexpo
联系电话
021-61200956
副总经理
张鹏-福贸展会大鹏
手机号
15821106898
让卖家联系我
zpexpo

详细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省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体系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取得优异成绩。


  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思路,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确定的2025年目标基础上,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为率先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守正创新、系统思维,谋准谋实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新载体新抓手,使“八八战略”焕发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取得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重要的政绩,全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必须坚定不移吃改革饭、打创新牌、走开放路,以改革优化制度供给、以开放拓宽发展空间、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厚植引领未来的发展胜势;必须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浙江成为具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的省份;必须坚定不移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以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战斗姿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


  (一)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为动脉,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方位、全链条推进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品牌强省、标准强省建设,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光伏、智能电气等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第三代半导体、基因工程、前沿新材料等一批具有技术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前瞻谋划布局引领发展的未来产业,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智能计算、等战略性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步伐,推动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贸易中心、科创高地、航运服务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培育壮大商务服务、人力资源、创意设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打响“浙江服务”品牌。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率先完成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基本建成世界强港和高水平交通强省。


  (二)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支持省属高校“双”建设,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世界大学,支持西湖大学等新型高校打造小而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化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引导西湖、甬江、瓯江、东海等省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支持科技企业、行业链主型企业、高校院所牵头组建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鲲鹏行动”等重点人才计划,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


  (三)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建设数字浙江、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发展数字政务,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破除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堵点和壁垒,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协同方式,进一步提升政府履职效率和数字化服务水平。打造数字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数字社会,积极开发各类供需匹配的重大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数字社会治理化、数字生活智能化。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加快建设“双千兆”宽带城市。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开展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创新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四)着力扩投资促消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强韧、民生改善等需要,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消费支持政策,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实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消费加快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全方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纵深推进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和各类开发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坚持招大引强,进一步加大重大制造业外资项目招引力度,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加快打造营商环境优省,培育世界企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新时代浙商精神,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现代化民营经济人士队伍,鼓励广大企业家坚守实业、潜心创新、追求卓越,打造更多基业常青的“”。


  (六)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逐步把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大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深化农机研制推广一体化试点,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化水平。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强村与富民、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与优化公共服务并重,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牢牢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


  (七)强化陆海联动、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省域生产力布局,加强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和指导,强化环杭州湾核心引领地位,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提升四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能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塑造“一湾引领、四极辐射、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空间格局。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加强新型帮共体建设,提高“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建设质效;迭代“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县做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海岛县完善“一岛一功能”布局体系。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化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建设,谋划打造一批海洋产业平台,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现代海洋产业,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一体化创新行动等六大行动,牵头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高水平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浙沪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项目,加快联沪苏皖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加强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深化塑料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空气和水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所有设区市建成“无废城市”。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打造沿海核电基地、华东抽水蓄能基地、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全国油气储运基地,推进新型储能建设,统筹发展清洁高效火电,形成“两交四直”特高压入浙通道,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电力和天然气市场体系,推动企业用电价格处于合理区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九)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实施“文化基因工程”和中华文明浙江标识行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深化上山、河姆渡、良渚等文明之源大遗址群保护利用,深入研究挖掘宋韵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等浙江特色文化内涵,加强越剧、昆曲、婺剧等传统艺术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发展质量,打造一批文化地标和文艺精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完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机制,促进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中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快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做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平台,提升之江文化产业带能级,培育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进一步打响“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深化体育强省建设,全面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增进民生福祉,打造社会全面进步高地和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加强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众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提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滚动实施一批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发展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全周期残疾预防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关爱服务体系。


  (十一)加快建设整体智治现代法治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政府立法,统筹做好政府规章立改废释等工作,强化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法治保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公正司法,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加强行政争议诉源治理。深入实施普法规划,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的监测、排查、预警和处置,健全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风险专项整治,全力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严”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科学有效防御台风洪涝和地质灾害。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全面落实以上重大任务,必须找准落脚点和突破口,谋准抓实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工程。


  ——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省、清洁能源保供、水网安澜提升、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改善民生等9大领域,每年滚动推进1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五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7万亿元以上。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9大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产业基金等多种政策,完善银项对接机制;土地、能耗优先保障“千项万亿”重大项目,五年累计保障建设用地30万亩以上,其中保障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10万亩左右,用好能耗增量等指标,允许能耗指标跨年度跨地区统筹使用。


  ——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围绕建设制造强省,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一批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到2027年,“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培育世界企业15家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3左右。制定出台支持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一揽子政策,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专精特新”母基金,每支基金规模不低于100亿元;全省每年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争取更多的产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清单。


  ——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15大战略领域,到2027年,建成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家,建设高水平省实验室1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5家,实施2000项以上省重大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5万家,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12万件。集成政策重点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和产业升级,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完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谋划设立省科创基金。支持杭州、嘉兴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到2027年,打造高能级服务业平台100个左右、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以上,培育千亿级旗舰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百亿级企业200家以上,完成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培育高素质服务业技术人才10万名,开展从业人员培训200万人次。集成政策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优先保障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和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


  ——实施世界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围绕建成世界强港,统筹推进港航设施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业培育、港产城高质量融合、港口内外联动发展、战略性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和港口重点领域改革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金甬铁路双层集装箱示范线、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金华)、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等10大标志性项目,深化实施培育国际港口运营主体、海关海事监管一体化、港口集疏运项目投融资改革、迭代升级“四港”云平台等10大牵引性改革,全面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辐射带动力,到2027年力争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江海河联运实现规模翻番,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实现晋级进位。围绕交通强省建设,实施200个左右重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万亿元,加快构建“九纵九横五环五通道多连”高速公路网、“五纵五横”客运铁路网、“四纵四横多联”货运铁路网、“五纵八横十干十支”内河航道网,打造亿人次国际化空港门户、都市区高能级枢纽体系,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聚焦世界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出台扶持政策,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拓宽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保障世界强港和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聚焦增强县城产业平台带动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支持县城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完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到2027年县城人口占县域比重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努力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示范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乡村风貌全域提升、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提能、乡村文化振兴,到2027年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国家标准达标率达到85%。省级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经费进一步向县城建设倾斜,推动政策性银行设立以支持县城城镇化建设为主体的千亿级信贷资金。


  ——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实施500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5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万亩。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在试点整治区域内探索开展跨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离管理。


  ——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聚焦建设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文化和旅游投资“双百”项目计划,推进100项在建实施类、100项谋划招引类重大项目,完成文化和旅游投资1万亿元以上,到2027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2万亿元。保障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土地和资金需求。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供应安全可靠、企业用能成本稳中有降,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87个,完成能源领域投资6000亿元以上。到2027年电力总装机1.68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3%;天然气国家干线下载能力达到350亿方左右;LNG接收中转能力达到4000万吨/年左右。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建设。


  ——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进“幼有善育”,推动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5个。推进“学有优教”,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95%,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6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覆盖率达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2%,60个左右学科进入全国前10%。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7%左右,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率先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推进“病有良医”,加快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成国家医学中心1家以上、研究型医院5家左右,实现三级医院县级全覆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2.7岁。推进“老有康养”,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参保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助餐配送餐村(社)覆盖率达到85%,每个县(市、区)至少1家县级医院建有安宁疗护病区,康养联合体镇街覆盖率达,构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便捷化、多样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住有宜居”,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0万套(间),公租房在保家庭达到35万户,发展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超过25%。推进“弱有众扶”,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低生活保障标准年人均提高到15000元,困难群众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率合理控制在15%以内,县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全覆盖,“残疾人之家”覆盖率超过92%。



关于上海福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更多新闻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主要经营:服装鞋包展|礼品家居展|跨境电商展|纺织面辅料展|体育健身展|园艺五金展|食品展包装展|华交会

日本杂货展,日本化妆品展,日本宠物展,

日本箱包展,日本鞋展,日本服装纺织展,

日本体育展,日本健身展,日本游乐设备展,

日本玩具展,日本珠宝展,东京礼品展,

美国宠物展,美国服装展,美国鞋展,美国礼品展

意大利鞋展,意大利礼品展,德 ...

内容声明:顺企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顺企网所展示的信息内容系由上海福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者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顺企网提醒您购买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通过电话与商家沟通确认顺企网存在海量企业商铺和供求信息,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顺企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您可能喜欢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上海福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经营性-2016-0009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11467.com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