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橙子:《流浪地球2》传递出原作精髓——all mankind for all mankind
原创 分形橙子 科幻世界SFW 2023-01-24 18:00 发表于四川
由郭帆导演、刘慈欣监制、科幻世界联合出品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后好评不断、捷报频传,票房已突破10亿大关!
2000年夏天,还是一个青涩少年的我,例行买来了新一期的《科幻世界》杂志。直到20多年后的,我依然记得,我坐在阳台上一口气读完了《流浪地球》,合上杂志,我一时竟然失语了,脑子被震得嗡嗡响,目光所及,看到这个世界都似乎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了。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为什么!为什么科幻小说还能这么写!为什么还能有这么精彩的科幻小说!
19年后的2019年,我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男人,也终于开始追逐自己的科幻梦想。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科幻作者,我自费去重庆参加了一个科幻活动,有幸在科幻活动上见到了大刘。在众人惊讶和羡慕的目光中,我骄傲地拿出了这本珍藏多年的杂志,找大刘给我签了名。
这两张图,跨越了19年的时光,将梦想与现实紧紧地相连。
2023年的,大年初一,《流浪地球2》上映了,我再次重温了当年刚读完《流浪地球》时那种震撼的感觉,感谢所有为这部电影献出心血和汗水的人们,感谢大刘,感谢郭帆导演,感谢电影制作团队,感谢《科幻世界》,感谢所有的联合出品方,给我们再次带来了这种纯粹的、久违的感动。
电影一开始,我就被那造型逼真的太空电梯给震住了。其实太空电梯的概念并不新鲜,但这是我在科幻电影中次真正看到技术上可实现的太空电梯以及其细节。尤其是当轿厢喷吐着火焰沿着绳梯腾空而起向苍穹直冲而去的时候,我的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我能感受到那种人类征服太空的伟大决心和视死如归的开拓精神,尤其是那些哪怕一闪而过的太空电梯的各种细节也处理得非常恰当,充分体现出电影工作者的认真严谨和对观众的尊重。
电影《流浪地球2》太空电梯预告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这部电影中处处透露出来的细节都是让人惊叹,难能可贵的。
而太空电梯并不是唯一一个炸点,这种炸点在后续的剧情中一个接一个不断炸响,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几乎都忘记了呼吸。就像刘慈欣的《三体》中给我们带来的密集点子轰炸一样,《流浪地球2》更是毫不吝啬地将大量珍贵的创意和点子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剧情也丝毫不散乱,环环相扣,都是为同一个核心剧情来服务的。
而且,导演在片中还埋了大量的伏笔,让我们已经开始期待《流浪地球3》了。
用一个俗套的比喻,这部电影是一顿年夜饭,我原本以为是五星级酒店的年夜套餐,没想到给我端上来了一整桌满汉全席!
如果你对和宏大的场面感兴趣,去看《流浪地球2》吧,你不会失望的!
就像前面所说,我不会对这个电影做太多剧透,当然,现在网上也有大量剧透和对这个电影的分析。诚然,《流浪地球2》不管是从、音乐,还是各种硬核技术细节都展现地已经近乎完美,这些无疑一定是这个电影成功的要素,但绝不是关键的,我也不准备再一一赘述,我会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剖析这个电影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前些日子,我有幸受邀作为嘉宾参与一个科幻主题的圆桌座谈活动,其中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目前的许多经典科幻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有许多没有完全按照原著来改编,甚至在改编过程中完全偏离了作者的原意,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尖锐,嘉宾们各执一词,有的认为影视作品就要严格按照原著进行改编,也有的嘉宾认为,由于小说本身和影视剧本的描述手法和表现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想要将原著小说改编成电影,会对小说本身进行一些改编,这几乎是必然的。
而我的意见却是不同的,我认为这些回答其实并未触及本质问题。改编是否忠于原著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改编是否忠诚于作者的本意。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取了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沙丘》被改编成电影,作为原著党,一眼就能看出,导演几乎是完全严格按照《沙丘1》进行改编拍摄的。但是,在大多数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眼中,这部影片显然是失败的。但是对于原著党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第二个例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创作的大名鼎鼎的《基地》,这部巨著终于被改编成了美剧。在改编过程中,和《沙丘》完全相反,导演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并加入了许多原创内容。但原著党们并不领情,他们纷纷吐槽编剧完全不忠于原著,还有不少人因为这个原因而弃剧。
但是在我看来,不管是《沙丘》还是《基地》,影视改编都是非常成功的,因为他们都抓住了一点——完全把握住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沙丘》电影的使命其实是展示《沙丘》系列小说中构建的复杂宏大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而《基地》则用现代的和科技展现了阿西莫夫构筑的宏大的银河帝国。
笔者同样认为,这也是《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改编成功的关键之处——导演真正把握住了大刘在科幻作品中的气质和原著作品的精髓。
《流浪地球1》中的木星危机事件,其实在原版小说中就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就一掠而过,但是电影主创团队大胆发散,增添了大量原创剧情,展现了人类的悲壮和奋勇,而这种精神内核和原著是毫不冲突的。
而《流浪地球2》更进一步,不管是太空电梯危机还是月球危机,几乎全部都是原创剧情了,如果你读过原著就会知道,早刊登在《科幻世界》上的《流浪地球》仅仅只有2万多字,在地球发动机点火之前几乎没有费什么笔墨。对于月球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句,人类在月球上安放了发动机,将月球推开,以避免地球启航时月球会撞向地球。
所以,导演及其主创团队正是牢牢抓住了刘慈欣想表达的内核,才能够在大胆原创剧情的时候不偏离原著的轨道。
而电影之所以如此成功,正是导演及其电影主创团队地抓住了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想要真正表达的东西——all mankind for all mankind。
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还没看过电影,那么,我必须告诉你,这部电影中没有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同样也没有中国人力挽狂澜拯救世界,没有,统统没有,这是一部真正超越了以往那些俗套的科幻电影,这是一部真正地把握住了原著中那种全人类互助共存的宏大精神的电影。
我看到的是,在《流浪地球1》中,操着不同的语言的抢险队员们大声喊着报到,前来齐心协力推动那根沉重的“撞针”,我看到的是操着不同的语言的航天员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选择为整个人类献出生命。而这,也让我想起了原著中,坚守人类文明的五千名后的守卫者在无尽的冰原上慢慢化作雕像和丰碑时的场景。
可以说,这是一部超脱了所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局限的电影,这是一部即使在世界科幻电影历史上也能成为里程碑式的电影。
就像我在前面所说,剧组真正把握住了刘慈欣作品中的精髓,不仅完美地展现了原著的精彩内核,而且还超越了原著,从刘慈欣的其他作品中也汲取了营养,且听我一一道来。
在电影中,剧组原创了数字生命派这个派别,而这个派别和流浪地球派是针锋相对的。他们认为人类的归宿应该是成为数字生命,在数字空间中得到永生。如果熟悉刘慈欣的作品的话,比如在《不能共存的节日》、《黄金原野》等等作品之中,刘慈欣都表示了对这种派别的担忧。在有些访谈中,刘慈欣也曾提到过,人类应该更多地仰望星空,而不是被赛博永生的诱惑所奴役。
而在推进月球的戏份中,当人类的勇士们手握核弹发射器,准备与月球共存亡时,我依稀能看到《吞食者》中披着怒发扑向吞食巨环的月亮,看到在月面上展开蓝色自由旗帜的五千位人类战士,看到渺小的人类向伟大的吞食帝国宣战的那种无畏的精神。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刻地觉得,郭帆导演了不起,他真正读懂了刘慈欣。
至于电影的其他情节,我不想再剧透,总之,去看这部伟大的电影吧,绝不会让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