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踏信冷链物流在北京、、重庆、昆明、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石家庄、大连、沈阳、南京、广东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和自行管理的仓库及一大批长期合作的车辆。均能为贵公司产品达到各地的接货、入库、配送提供服务。
冷链物流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消费。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合作,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石家庄将如何发力,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
近日,石家庄市出台《石家庄市“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冷链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实际,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健全监管保障机制,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石家庄市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冷储能力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链条完整、设施先进、标准健全、服务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建成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一批产销冷链物流集配中心。聚焦产地“先一公里”和城市“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乡、服务京津冀的冷链物流网络,支撑冷链物流深度融入“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培育1至2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
科学布局,
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加快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
方案提出,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聚焦石家庄优势特色产业,以赞皇县、平山县、新乐市等瓜果主产区,赵县、晋州市等优质梨果产业区,高邑县、井陉矿区、井陉县等优势果蔬产业区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产地预冷库和冷链物流中心。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重点镇和中心村,分区分片集中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合理设置田头停车、换装场地,完善果蔬“先一公里”冷链配套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完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以藁城区、石家庄正定县等冷链物流节点为支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与消费规模匹配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积极推进石家庄正定供销冷链物流、藁城宇培冷链物流仓储等物流项目建设。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商超、生鲜连锁店等零售网点冷链物流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冷链前置仓建设力度,鼓励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中央厨房等整合“后一公里”配送资源。
完善集散型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依托高新区冷链物流城市集配中心、河北高邑国际农批农贸物流园、凯隆达高科农业创业园、中垦流通新乐农产品智慧物流园、交投大河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等集散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冷链物流设施,打造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提高效率,
构建一体化运作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围绕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方案提出,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开展规模化冷链物流干线运输,培育公路冷链专线、铁路冷链班列等干线运输模式,发展中转换装、区域分拨,推动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与区域分拨配送业务高效协同。以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为支撑,高效衔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冷链物流设施,构建干支线运输和两端集配一体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升级。配合省直部门严格冷藏车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标准化车型推广力度,有计划、分步骤淘汰非标准化冷藏车。积极推广新型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促进运输载器具和包装单元化,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将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等作为采购订货、收验货的交易单元;建设标准化冷链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鼓励企业应用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拖”“不倒箱”,减少流通环节损坏。
发展冷链多式联运。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国家商贸型、陆港型物流枢纽等完善换装转运专用设施设备,加强自动化、化、智慧化冷链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推进石家庄国际陆港铁路场站冷藏集装箱堆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冷链甩挂运输,支持企业建立“冷藏挂车池”,完善冷藏车和冷链设施设备共享共用机制。提升中欧班列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组织能力,鼓励具备实力的企业布局建设冷链海外仓。
创新模式,
搭建全市统一冷链智慧公共配送平台
发展中转集配模式。构建完善面向京津冀区域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冷链配送网点的区域分拨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新建冷链仓储设施,完善流通加工、分拨配送、质量安全控制等功能,加快向冷链集配中心转变。鼓励大型生鲜电商、连锁商超等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加强城乡冷链设施对接,共享共用末端设施网点和配送冷藏车,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
加快产销一体化运作。围绕构建生鲜食品供应链生态,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生鲜食品商贸流通企业发挥服务网络广、运营能力强的优势,对接上游生产和终端消费,提供集中采购、流通加工、共同配送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推动商贸、物流企业利用大数据发掘消费潜力、赋能上游生产,开展营销和个性化供应链服务;引导生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主体合理安排计划、组织生产,推动生产、流通和冷链物流企业融合同步发展。
培育冷链物流灵活配送模式。探索搭建全市统一的冷链智慧公共配送平台,整合冷链运力资源,动态优化城乡配送路径,提升城乡冷链配送效率。鼓励物流企业规模化集并城乡冷链和常温货物配送,推广应用多温区配送车、蓄冷保温箱和保温柜,多种形式发展多温共配。积极推广“分时段配送”“无接触配送”“夜间配送”,发展与新消费方式融合的冷链配送新业态、新模式。
绿色智能,
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
智能化、绿色化,是未来冷链物流发展的方向。
方案提出,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围绕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和产销冷链集配中心,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广自动仓储、分拣、监控等设备应用,打造自动无人冷链仓。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运输装备更新换代,加强车载智能温控、监控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冷链货物、场站设施、载运装备等要素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搭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推动数据互联共享。
加速绿色化发展进程。围绕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节能水平,鼓励企业对在用冷链设施设备开展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等模式,加强冷链物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冷库、冷藏车等能效环保标准,执行绿色冷链物流技术装备认证及标识体系,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制冷设施设备和高排放冷藏车。支持各类冷链物流园区、集配中心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加强公共充电桩、加气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