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qtqcm.cn
此文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请点击 上文 进入查看
三、需求定位
上面有说到“期望这个群给每一个成员提供价值”或多或少
现在大部分普通人,微信都最少玩了1—2年了,号里面也会充斥着各种群,什么公司群、部门群、各种团队群、各种同学群、小组群、爱好群、游戏群、临时群、客户群……数不胜数。
从这些角度来说,我们分析一个人加群的动机在哪里?
1、感情联络:亲戚朋友同学
2、能力提升:同行大咖专业人员交流
4、社交:异性为主的交友群、相关行业人脉拓展
5、工作需要:同事,项目组,部门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在加入一个群体之前,都是满怀期待的,所期待的是接下来将遇到怎样一群人?我们自己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那么,当我们设计出了饱满的期待感之后,后续如何让社群的伙伴有所收获呢,倘若形成落差感的话无疑会对社群的品牌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在运营社群的过程中,需求和定位做好之后,一定要组织活动让社群的伙伴有参与感。
四、话题讨论
这个话题可以是什么?可以是你的新产品上市、新活动、搭配讨论……每个品牌和自媒体的性质都不一样,讨论的自然不一样。
但是不管什么话题,当然不是随便讨论一下“论哪位明星颜值高低”这样就完事的,这样得来的效果反而只有几个人瞎扯,同时也要避免这类容易引发恶性纠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支持的爱豆,谁愿意自己的爱豆比别人排名低?比别人差?最后吵起来不欢而然就不好了。当然很多时候都无法避免的出现部分产生争论的时候,比如说衣服搭配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好看,你觉得那个好看,谁都说服不了谁的,这个时候就到了体验群主的情商和权威的时候了。
比如今天我们提前告知晚上8.30—21:00将讨论一个品牌营销推广可行性方案的话题,并选取积极发言和分享干活的给予奖励,让群员有一定的心理期待与动力。
另外,群内的活跃分子和KOL,可以鼓动他们一起参与说两句,对讨论的氛围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将选取优质的讨论结果整理成文,不管是群内发布也好还是自媒体发布也好,都会形成更大的影响。
让群员获得参与感
社群并不只是微信群,微信群只是作为交流载体,一个理想的社群是获得归属感的,而参与感是获得归属感的前提。
比如一间小吃店,可以建立“吃货聚集地”(随便一写,稍LOW~~~~)
一个护肤品店,可以建立起“新品试用群”(比较大众~~~~)
通过产品定期的试吃/试用,收集产品建议反馈,同样也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给产品设计、命名、投票等。
线下互动沉淀
简单点说就是归属感强化,不能一直都是网友,那样会存在一定的拘束,那么如何成为朋友呢?
比如一个吃货群,针对各类人群,有自己的线上社群,隔三差五的举办一些线下聚会活动;尽量选择大多数人有时间的日期,也可选择像每个月第3个星期天是会员日(包括群友),设立专属日,当天消费有减免有优惠……
久而久之,能使得彼此对这里有一种记忆归属。
稍显笼统,后续会抽空发布新信息,关注官网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