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我很少出席论坛,不是不敢去,而是一去就会被‘围追堵截’,什么原因?缺芯。”9月23日,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2022”上无奈地表示。
在演讲伊始,陈玉东就以自己在武汉的亲身经历阐述芯片供应短缺问题给汽车产业特别是整车企业带来的困扰。“从昨天中午到(9月23日)下午,我就被4家客户围着问‘什么时候可以交货?’大家都在关心今年第四季度的芯片供应问题。实际上,我们在9月份预计缺货30万台控制器(VCU),(形势)非常严峻。”
(陈玉东在论坛上作题为《博世积极助力新能源出行产业创新发展》的演讲。)
陈玉东表示,目前,芯片短缺导致半导体行业和汽车企业供需失衡,每个月基本缺少30万台控制器,造成很多企业不能完成产销任务。“在这里非常抱歉,各主机厂完不成任务,我们有很大的责任。”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博世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头部供应商,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数据显示,2021年,博世在全球实现了787亿欧元的销售额,其中汽车业务占比为58%,达到453亿欧元。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不求大,但求提供好的服务、好的产品、好的创新。”陈玉东表示。
中国市场对于博世而言,同样bukehuoque。陈玉东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博世在中国完成了1286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9.6%;汽车业务占比为75%,非汽车业务则占25%,包括工业技术、能源与建筑技术以及消费品。
“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数字化以及更加生态化地转型,也使得博世必须面向未来。博世是一家得益于竞争的企业,竞争使得我们不敢放慢速度,竞争使我们跑得更快。”陈玉东表示。
对于的发展情况,陈玉东表示,博世正面向未来的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进行深度布局。
从电气化方面来讲,博世走得比较快一点,除了电芯以外,博世的解决方案涵盖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以及燃料电池,在中国都有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博世也涉足两轮车、轿车以及轻卡、重卡等市场,在各领域会布局不同的电气化解决方案。
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博世已布局诸多的智能底盘和转向产品。目前的明星产品iBooster + ESP 组合是新能源汽车所需的、主要的智能制动产品。同时,博世在半导体领域提供了非常多的传感类半导体,广泛应用于气囊控制器和车动态控制当中。此外,博世也向智能汽车提供很多的“热管理系统+VCU+执行器+传感器”组合产品。
不仅如此,据陈玉东介绍,面向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博世还在进一步积极布局。“2021年以来,我们在中国成立了燃料电池合资企业,在武汉市布局了转向机制造和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建成以后会是我们在中国主要的转向机试验基地和设计软件开发基地。”
而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陈玉东也在现场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担心和思考。
首先在芯片方面,陈玉东直言:“担心的还是芯片供应。”据其介绍,博世既是芯片生产厂,也是大的芯片使用者、采购者。目前,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一辆车所需的芯片数量大致在500~3000片,博世自产的芯片在全球每辆车上平均只有17片,主要控制器所用的芯片大约是750片,其中绝大部分、700多片都是采购来的,主要来自于全球大半导体公司。
“目前,芯片产业在国内也是蒸蒸日上,我们希望国内的芯片企业能够更加快速地、坚定不移地研发车规级芯片,但这一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希望各芯片企业能够在中国做出更多努力。”陈玉东建议称,同时也希望鼓励国际主流芯片企业来中国投资设厂。目前,国际芯片企业大部分还只是在中国做封装,希望有更多的晶圆厂和封装厂来到中国。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方面,陈玉东表示,希望各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平衡好市场和创新的关系,遵守基本的商业逻辑,能够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平衡好商业运营。
陈玉东也格外关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建议相关部门更好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政策方针之一,只有知识产权被保护好了,大家的创新热情才会更高涨。希望资本方以及企业都对知识产权有一个基本的尊重。”
此外,在人才方面,陈玉东建议吸纳和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尤其是软件人才。据其介绍,目前博世在无锡、上海和广州设立了独立的软件研发中心,服务于博世旗下各个板块。
“希望我们的软件中心能够得到快速发展。”陈玉东表示,博世目前在中国有超过5.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有8850人,而在研发人员中约有30%是软件人才,希望软件人才的比例可以尽快提升到50%以上,以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博世是一家坚定全球化,坚定支持在中国发展的企业。我们会深耕中国市场,坚定不移地在中国进行投资,我们博世中国团队完全把博世在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份在自家市场奋斗的事业来做。”陈玉东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