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承重检测-推荐办理单位
承载力检验:
承载力是楼板的承载能力,包括强度、稳定、疲劳等问题,承载力检验用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γ0u表示。每级外加荷载值的计算见公式
Qb1=k(QS-GK)×L0×b (k=0.2,0.4,0.6,0.8,1.0)
Qb2=(kQS-GK)×L0×b (k=1.1,0.95[γcr], [γcr],1.3)
Qb3=(k/Qd -GK)×L0×b (k/=1.15,1.2,1.25,1.30,…)
Qb1 Qb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时外加荷载值(N)
k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时加载系数
Qb3 —承载力极限状态检验时外加荷载实测值(N)
k/—承载力极限状态检验时加载系数
Qd —承载力极限状态检验设计值(N),包括板的自重,查结构图集中结构性能检验参数表
L0—板的检验跨度,它等于板的标志长度减去0.1(m)
b—板的标志长度(m)
公式(4)是1~5级外加荷载值计算方法,在*5级外加荷载持续半小时后检验跨中挠度实测值a0q;公式(5)是6~9级外加荷载计算方法,在7、8级时观察裂缝;公式(6)是10级以后外加荷载计算方法,每级加载系数k/增加5%,直至观察到检验标志的破坏现象计算出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γu0见公式(7
γu0 = Qb3 /Qd≥[γu
γu0 —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
[γu] —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查GB 50240-2002中《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
承重检测依据的规范:
(1)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有关的施工资料;
(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55-2004);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6)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8)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9)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
(10)《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2013);
(11)《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3)其它相关规范及规程。
楼板板厚的检测
混凝土现浇板厚的测试常用方法破损测试主要有取芯法和钻孔法,非破损测试主要有冲击回波法(或反射波法)和脉冲电磁波法。
(1)取芯法:取芯前应先对楼板钢筋及板内预埋管线进行定位,以避免对楼板钢筋及板内预埋管线造成伤害;取芯过程应保证芯样完整,取芯后直接量测芯样的垂值高度(即楼板厚度),同时也可通过芯样判断楼板的施工质量。
(2)钻孔法: 钻孔同样前应先对楼板钢筋及板内预埋管线进行定位,钻进过程应保证钻孔与板面的垂直,钻进完成后直接量测楼板厚度。
(3)冲击回波法:原理利用一个瞬时的机械冲击(用一个小钢球或小锤轻敲混凝土表面) 产生低频的应力波,应力波在结构内部传播,被缺陷和构件底面反射回来,这些反射波被安装在冲击点附近的传感器接收。利用公式H= C2f0计算的出楼板厚度。试中H 为楼板厚度;C 为应力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波速;f0为应力波传播的主震频率。
冲击回波法的关键是确定应力波在混凝土楼板中的传播速度C,应力波在混凝土楼板中的传播速度主要与混凝土强度;组成混凝土的材料产地、种类和配合比以及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和龄期等因素有关。测试方法一种是用钻芯法或钻孔法测出板厚,利用公式C=2f0?H 测得波速C,通过该已知波速C测出的板厚;另一种是用同条件试块用统计方法求得平均波速C (统计越有针对性;试块越多,那么求得平均波速C 越可靠),通过该已知平均波速C测出的板厚。测试误差一般为8%~10%。
(4)脉冲电磁波法
脉冲电磁波法是利用电磁波的运动学原理,采用无线**和有线或无线接收两探头,**探头与接受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当两探头中轴线重合并垂直于被测楼板,直接测得的两探头的小距离,该距离即为被测楼板的厚度。该方法测试小误差为2mm。其中脉冲电磁波法可作为楼面板厚结构实体检测的主要方法,并辅以少量的取芯法或钻孔法方法进行对比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