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猪养殖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在生猪养殖效率上仍然非常落后。原因何在?
业内很多专家认为疾病是导致中国生猪养殖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影响生猪养殖效率的因素很多,疾病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可能比疾病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是猪的品种。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生猪养殖效率更为低下,那时的原因是品种造成的,这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因为那时中国生猪养殖是以中国土猪、土杂猪为主要品种;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种猪已经占据中国生猪养殖品种的70%以上,但为什么我国生猪养殖效率仍然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经常爆发大面积恶性猪病事件呢?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问题,其实也是人们普遍忽略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外来种猪本土适应性改良的问题。外来种猪很好,但是,如果不能适应中国本土的养猪环境、养殖条件、养殖水平和特点,那么,再好的外来种猪也不能发挥出其在国外环境条件下的优良性能。
不仅如此,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明,没有经过本土适应性改良的外来种猪在中国的大肆无序扩展,正是导致中国猪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大面积频繁无序引种和引种制种而不育种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全盘西化的中国生猪养猪理念。
全盘西化的中国生猪养猪理念完全忽视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中国的气候、土壤、微生物环境、资源禀赋条件、传统饮食文化习惯等紧密相关,而环境和资源禀赋条件、传统饮食文化习惯等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全盘西化的中国生猪养殖理念与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没有出路的。
为此,我们提出中国生猪养殖要树立走不同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猪养殖之路理念,中国种猪的育种方向也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培育适应本土环境的种猪为育种方向。
种猪育种方向关乎中国种猪未来的竞争力,关乎中国生猪养殖效率高低,更关乎中国生猪及粮食产业的安全,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