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的行走与栏舍设计
林余秋
关键词 穿山甲 行走能力 栏舍设计
摘 要 本文从穿山甲的特殊足掌讨论了它的行走能力,以此提出了饲养穿山甲的栏舍设计要
全世界穿山甲约有七种之多,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出产的主要是中国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分布于南方各省区。穿山甲的鳞片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但现有的数量也较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尽管前人对穿山甲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描述[1~3],其原因除了食性独特之外,人们对穿山甲行走特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栏舍设计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对1996年从市场收购放养于某农场观察治疗穿山甲的行走特点、人工养殖栏舍设计的要求要点作一讨论,以供研究穿山甲和人工养殖参考。 要清楚了解穿山甲的行走特点,首先应了解它的足爪特点。
穿山甲栖居于丘陵山地的树林、灌丛、草莽等各种潮湿易生虫蚁的环境中。其移动方式是行走。四肢健壮有力,足掌部各具五趾爪,五趾爪同面而生,前足爪长于后足爪,足掌面小且趾短,趾的弯曲活动幅度有限。每只脚的内外侧爪短而不发达,中间三爪粗而长,尤以中间一爪为甚。由于其具有这样特殊结构的足掌每只足掌类似于一把能收放的爪钩因而其掌的钩着能力很强,但握力较差。
穿山甲的独特趾爪决定了它的行走特点:当它在较平坦的地面行走时,前足的足背着地,用爪背走路,即象拳式着地,后足则为nfde6行;在爬坡或下坡行走或用力穿越草丛时才用前趾爪使劲钩拉或趾爪支前防滑;当它走上高处,如树上而欲下行时则只能用尾钩住树权而后身体下滑或直接甩身掉地,不会倒退走下,在垂直的铁网上也是如此。此外,穿山甲还能采用单侧前后脚爪轮换钩着木条而另一侧脚支撑墙面通过垂直墙面上横着的不过1cm厚的木条;能象猴子一样以荡秋千的方式两前肢轮换使用越过宽度不大的房屋横梁。穿山甲还能用力钩开或穿过不很牢固的铁网。 在饲养时,栏舍的设置仅限于预防逃跑的设置是一种较为原始的设计方案,这样的设置有可能会对穿山甲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在人们对所饲养的动物了解不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进行穿山甲的栏舍设计要考虑穿山甲的行走特点。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穿山甲的野生性很强,栏舍设计要较宽敞且安静,应配备运动场特别是有草地的运动场,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以利增加动物的活动量;(2)穿山甲攀越能力强但没有向下行走或退走的能力,栏舍设计时既要防止它爬上高处逃跑,更要防止它反复爬高后掉到地面上而摔伤,因此不能在穿山甲够得着的地方用铁网作围墙,墙的表面要坚硬而光滑,不能留有砖缝或石缝;(3)它的挖土钻洞能力很强,栏舍设计时地面应用水泥地面,要防止挖洞逃跑,再在水泥地面上放置泥土和穿山甲筑巢之物;(4)穿山甲生活于南方,湿度较大,但其巢穴筑在较高的地势或排水较好的斜坡上,要留有较平爽的地方让穿山甲筑巢。更应方便饲养管理。:
作者介绍 林余秋,男,35岁,助理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