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逝世。享年91岁,他曾带领新加坡脱离了马来西亚走向独立,更使新加坡成为了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他推行的双语教育,把新加坡从一个语言复杂的前英国殖民地打造成一个多数人都通晓英文,同时懂得自己母语的团结国家,从而造就了新加坡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形势。
在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一书中,李光耀详细的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要制定双语政策,从李光耀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他12岁就考入当地的英校莱佛士书院(初中部),1946年,李光耀在家人的协助下凑集学费,远赴英国留学,在留英初期,李光耀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这些经历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后来的一些决定,早年,新加坡由于民族众多造成民间语言十分庞杂,包括华语、马来语、爪哇语、印地语等,社会中上层、精英学校及政府使用英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光耀于1960年代决定建立英语的主导地位,英语除作为政府的工作语言被加强外,在教育政策上也作出导向,非英语授课的学校受到削弱。这个举动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众所周知,新加坡大约有3/4的人口都是华人。针对这个问题,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写到,“尽管新加坡大部分都是华人,可是汉语绝对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因为我们当时是在马来人包围下的多民族国家。但是,为了吸引投资者来这里建厂,我们的国民必须讲一种他们能懂的语言。这种语言只能是英语”不过事实证明,他这个举动,确实对以后走向国际化有所帮助,也成为吸引欧美投资的重要因素。后来,大家都知道,新加坡采用了英文作为工作语言,被当成团结各种族的共同语言,并非该国任何种族母语,在学校,所有公立学校的学生必须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把各自的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就是说,各族人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需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还要保有自己的文化。从此,新加坡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双语教育之路。
为了帮助孩子及早的掌握双语,李光耀还在该书的首发式上宣布设立了1亿新元(约合7738万美元)的“李光耀双语基金”。该基金的宗旨就是强化教育设施,让孩子在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前就开始学习讲母语和英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更容易的学好双语,也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软件等工具辅助学习。
“作为华人,你英语说得再好,在西方人眼里,你还是华人。要是你没有华文文化和华语,那是很可悲的。当年我们倘若没有改变制度,推行双语政策,那我们的英校生只学英文,就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李光耀曾这样说。
从新加坡的双语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制度化的保证之下,让学生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双语,一个语言缺乏家庭环境、属于非母语的源流,也能够成功地实施广泛的教育,并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能否在其他背景不一的国家推广复制,则要视其国情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