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模式开始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外资增长的新着力点与主推动力。电商和物流相互依赖彼此发展,而不断涌现的跨境物流问题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制约,海外仓的出现是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间相互影响和磨合的结果,也是跨境物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海外仓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管理模式,对跨境电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措施,将海外仓纳入重点建设项目。近几年来,学者们对海外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比如海外仓的战略地位分析,海外仓的完善机制以及模式分析介绍等,鲜有在出口跨境电商角度对海外仓模式选择进行研究,但对于出口跨境电商来说普遍面临着海外仓模式选择的难题。本文通过对海外仓模式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各种模式的特点,以及跨境电商企业选择该模式的依据,帮助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海外仓模式。研究内容上,本文以海外仓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利用海外仓的特点,将海外仓模式划分为三种,并对每种模式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再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析,提出了具备不同特征的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在选择海外仓模式时的依据,基于海外仓模式选择这一微观层面研究,有利于出口跨境电商企业选择正确的海外仓模式。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跨案例分析法,首先对跨境物流和海外仓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介绍了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利用海外仓进行对外贸易的规模、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海外仓的三种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再次,结合成功企业的海外仓案例,归纳案例中的跨境电商选择该海外仓模式的依据;后,总结出适合每种模式的出口跨境电商类型,并针对海外仓的发展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其一,出口跨境电商利用海外仓进行跨境运输的优势主要有产品销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提高以及企业度提升;其二,三种海外仓模式,包括自建模式、第三方海外仓模式以及一站式配套服务模式,并深入分析了这几种模式的优劣势;其三,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企业要开展海外仓业务时,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海外仓模式。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文末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及出口跨境电商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企业在海外仓的选择和经营中提供一定的借鉴。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为跨境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跨境物流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与挑战。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催生出了一种新兴的跨境物流模式——海外仓。但是,我国跨境物流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方面发展得并不十分完善,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海外仓绩效进行评价与比较,那将有利于企业找出自身不足,从而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计划。本文的绩效评价研究将着重探讨缺乏公允评价体系的公共海外仓。由于定量研究海外仓文献的匮乏,理论分析界定的混乱,导致无法指导实践,故本文在总结类似仓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统一的指标设计原则,考虑公共海外仓与仓储物流企业的共性和个性,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公共海外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具体投入指标包括:海外仓面积、累计建设投资额、期末从业人数、员工总薪酬以及海外仓的总资产;具体产出指标包括:出库订单量、营业收入、服务企业数量、顾客满意度、运输信息及时跟踪率、货物周转重量以及税金总额,并对每一个具体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基于前述理论,本文选取了30个公共海外仓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的CRS、VRS和超效率模型对各个样本中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并对得到的结果分别从DEA的有效性和投影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终结果表明:从整体角度来看,大部分公共海外仓的绩效水平尚可,基本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但仍有一半的公共海外仓在运营绩效方面尚存在提升空间。后,本文从微观主体优行为角度推导宏观发展趋势,研究跨境海外仓运营绩效潜在影响因素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Tobit回归,对可能影响公共海外仓的因素进行拟合。以公共海外仓的超效率值作为因变量,终选取居民消费支出、政府终消费支出、货物及劳务进口、技术人员占比以及总资产这五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公共海外仓绩效的关键指标主要为:技术人员占比、居民消费支出以及政府终消费支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对海外仓综合效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是促进公共海外仓运营绩效提升的重要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