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来说难以理解,但,开源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行得通”的模式。像Elastic、Databricks、Confluent、MongoDB和Hashicorp等公司已经通过销售开源软件,建立起了数十亿美元的业务。这种“开放核心(Open Core)”模式通过成为既成事实标准(De facto Standard),从而向技术受众销售商业软件,这些组织的成功使之成为开源行业的标准市场模式。在许多方面,这并不令人惊讶——就目的而言,它是开发者免费的。
这种模式对上面提到的几家开源公司来说非常成功,但它们在这一点上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下一个浪潮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细微差别的。从根本上说,开放核心模式是围绕着一个简单的概念:为个体开发者保持免费的软件,但对任何与 "落地实操" 有关的东西收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从功能上讲,"运营" 或多或少直接转化为 "当一个人需要地使用该产品时"。这种货币化模式的次迭代是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高可用性、审计日志和支持等功能收费。这些功能是在任何规模的组织中使用这些产品的要求,因此是运营的先决条件。第二个迭代是提供一个完全管理的服务。这是纯粹意义上的运营化:你完全是在代表客户进行运营。
当这两种策略结合起来时,就能在从初创企业到财富 100 强企业的市场范围内释放商机。这使得上面提到的公司能够产生巨大的收入(Elastic 和 Mongo 都是 ARR 超过6.5 亿美元以上的 ARR 业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公司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使这种模式能够发挥作用,两件事:
它们都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我把基础设施定义为部署在某个盒子上,在上面运行计算和/或存储数据的东西。
它们的管理都非常复杂:它们需要 "运行"。复杂的建设和管理=高意愿的运营成本支付。
对于满足上述两个限制的公司,有一个相当明确的规则。所有这些产品的基本收费都与它们运行的底层计算资源(计算、内存、节点等)有关,还有安全、高可用性等方面的额外收费。这个规则来自于多年来数据基础设施的销售方式,并为开源和云时代做了一些小的调整。
但同样的,下一个浪潮呢?
开发框架的核心是工作流程/生产力工具,而不是基础设施。它们不是坐在一个盒子上运行,而是提供脚手架,让工程师在开发和/或调试过程中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近一批开源公司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们中的许多公司与前几批公司的不同之处。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商业上成功的开源公司的核心都是基础设施,而的 "热门" 群组中的许多公司则有点不同:它们仍然被高度技术性受众所使用,但它们所围绕的底层开源项目并不是一块基础设施,而是一个“程序开发框架”。开发框架的核心是工作流/生产力工具。它们不是坐在一个盒子上运行,而是提供脚手架,让工程师在开发和/或调试过程中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他们的商业产品通常有类似基础设施的组件(云工作等),但这一切都始于框架。这种区别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对人们需要考虑的货币化有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