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在距离格尔木市区六十多公里的察尔汗盐湖,采盐船欢快地收获着希望。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发展,让察尔汗这个中国最大的天然盐湖中的点滴之水都变成了无价之宝,以前生产中产生的废物,通过回炉再造,变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循环往复,由此而产生的一个个崭新的产业集群正在今日的察尔汗盐湖蓬勃兴起,循环经济正在催生出这里盐湖资源价值的n次方。
走进察尔汗盐湖,你能看到被誉为“万丈盐桥”的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运输车辆和一个个拔地而起的生产基地。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这里太阳辐射量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是盐田生产的天然宝地。察尔汗盐湖的各类盐矿物储量约六百亿吨,这里以钾盐为主的镁、钠、锂、硼、碘等多种丰富资源是极其宝贵的地下财富。由于以前单一的开发模式,盐湖资源的开采与加工生产过程中,许多宝贵资源被作为生产废料弃之不用,单一的资源挖出来就卖,剩余废料弃之不用的生产模式在这里延续了几十年。
在察尔汗盐湖上的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生产基地内,厂房林立,生产秩序井然。偌大的厂区显得很宁静,厂区内禁止行驶机动车,车间内没有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偶尔能看见几名安全生产监督员在厂区骑着自行车巡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一期项目,这里的产品装置规模为33万吨尿素、19万吨合成氨、10万吨pvc、10万吨甲醇、8万吨碳酸钾、6万吨氢氧化钾等。而所有这些产品的生产原料就是以前开发盐湖资源时被认为用不上的那些剩余的废料,以前被认为是无用之物的资源,通过回收再利用变成了无价之宝。这个项目从2005年7月开工,项目概算投资约45亿元左右,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年销售收入(含税)15.96亿元,年销售税金1.36亿元,年利润总额4.04亿元,年平均税后利润2.7亿元。
在青海盐湖集团化工分公司的生产基地里,人们举目远眺就可以看见不远处正在建设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二期项目,公司党群部部长申作军说,这个项目建成后,除了各类生产项目,厂区内还有铁路专用线等辅助设施。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不仅让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也大大增加了察尔汗盐湖的利用价值,盐湖集团总裁李小松说,集团公司目前在建和计划开工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12个,概算总投资373.6亿元。
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发展的盐湖资源产业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富含着不能用金钱衡量的社会效益。在青海盐湖集团化工分公司,机电仪车间主任杨明轩和几名工人正在pvc生产线检修设备。杨明轩告诉记者,他们车间有206名员工,其中年轻人就有196名,在这里工作,除了每月几千元的收入外,最主要的是一大批年轻人掌握了技术,在公司专家的带领下,这些最初从焊接垃圾箱学起的年轻人最终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有许多人还学会摆弄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了。今年8月,因综合利用二期、三期建设需要,盐湖集团在近三年内毕业的非对口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中招收大批量委培生,采用先委托培训后上岗的方式组建员工队伍,这无疑又为未就业人员创造了一个机会。采访结束时,年轻工人小勾掰着手指说:“化工、电子、机械、有色金属……这里的专业何止三百六十行,只要肯学习,许多人在这里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也一样。”
察尔汗盐湖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在带来经济效益、解决就业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察尔汗至格尔木的察格高速公路正在进入收尾阶段,即将通车。望着眼前笔直宽阔的高速路,在“万丈盐桥”饱受颠簸之苦的司机们跃跃欲试。一位急切想驶上高速路的司机被工作人员阻止后急切地说:“看着路修成了,我们想着早点试一试,如果不是盐湖开发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梦想恐怕还得等几年。”
按照盐湖集团“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项目建成后,盐湖集团资产接近六百亿元,销售收入350亿元,利润75亿元,上缴税金35亿元,五年间,员工人均新增收入3万元,员工就业岗位两万个,企业主导,市场运作,逐步解决员工住房,进入全国制造业排名两百位以内。
如今,当我们为察尔汗盐湖所发生的变化欣喜不已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三期项目,即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随着一个个战略举措的出台,随着一件件项目的落实,察尔汗盐湖正在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