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满洲里口岸到俄罗斯库尔干物流 沈阳国桥货运有限公司总部设于广州。是一家专注于俄罗斯专线物流、哈萨克斯坦专线等物流服务公司。
时隔半个月,招商轮船(601872)分拆子公司重组上市的预案终于出炉。
招商轮船6月12日晚间发布的关于分拆子公司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集运”)和广州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滚装”)重组上市的预案》显示,安通控股(600179)拟向招商轮船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外运集运的股权和招商滚装70%的股权。
经交易双方商议,本次交易的发行价格为2.41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但具体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分拆方案还提到,本次交易以构成招商轮船分拆子公司重组上市为目的,交易完成后,招商轮船预计将成为安通控股的控股股东,招商局集团预计将成为安通控股的实际控制人。 人们很难不对它们产生一些联想。甚至文本中就藏着某种比较的线索——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被为“特殊经济功能区”,并明确“参照经济特区管理”。舆论一下就联想到深圳。这片上海东南端的昔日的滩涂,会是“下一个深圳吗”?而同样的句式,至少可以上溯到两年前。那时候起,不少人开始热衷于将深圳同上海作比较,拿来对照的有经济规模,有增长速度,有创新指标,有所有制结构,有企业活跃度,有品牌输出能力,甚至包括新建摩天大楼的高度和快递业收入规模。
同时,本次分拆完成后,中外运集运、招商滚装的财务状况和盈利仍将反映在招商轮船的合并报表中,招商轮船原享有中外运集运、招商滚装业务利润预计会被阶段性摊薄。
“预计安通控股与中外运集运的集运业务、招商滚装的滚装业务有望协同、 互补,发挥规模效应,增强资产规模和业务拓展及持续发展能力、增加资本实力。”招商轮船在其分拆方案中提到。
招商轮船的核心业务主要有油轮运输和干散货运输业务,集装箱运输业务、滚装船运输业务在过去几年也为招商轮船贡献了不错的业绩。尤其随着集运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招商轮船的集运业务表现亮眼。同时,受新能源车出海等行业影响,其滚装船运输业务也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根据中外运集运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2021年、2022年、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计算)分别为12.12亿元、20.66亿元、7.46亿元;而根据招商滚装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2021年、2022年、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计算) 分别为 0.56亿元、0.7亿元、2.64亿元。
但是,多元化业务也可能存在不同业务之间的竞争,招商轮船希望借助分拆上市,使自身更聚焦主业,帮助其实现打造世界一流航运企业战略目标。招商轮船在分拆方案中表示,这更有利于公司进一步针对油气运输、干散货运输的特点,加强战略管理、集中资源,快速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减少多元业务争抢发展资源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弊端。
就在招商轮船发布分拆上市方案的同一天,该公司还公告了子公司订造望角型散货船的公告,进一步显示了招商轮船发展主业的决心和节奏。
公告显示,招商轮船下属全资子公司香港明华船务有限公司与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签署了8份《船舶订造协议》,新造8艘21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按近日汇率折算项目船舶总造价约44亿元。8艘船舶将于2028年开始陆续交付,交船地点为江苏新时代船厂。
而分拆出去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和汽车滚装船运输业务则将借势安通控股进一步发展。目前,安通控股现形成了覆盖“沿江、沿海、 纵深内陆”的业务网络布局形态,2023年在全国各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超过1370万TEU,在数十个内贸港口吞吐量。
目前安通控股主营国内航线干线34条,海运方面,安通控股共运营14艘集装箱船舶,总运力达63.55万载重吨,主要用于对外期租。此外,安通控股还有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业务。
安通控股也在其相关公告中提到,本次交易完成后,安通控股主营业务仍以集装箱航运物流为核心,通过收购中外运集运,该公司集装箱航运业务规模尤其是外贸运输规模显著,内外贸运力统筹经营、集约化管理。
此外,招商滚装的汽车滚装运输业务与安通控股汽配与散车集运业务具有协同效应, 均以汽车企业群体为核心目标客户之一。安通控股提到,本次交易后,该公司的排名及国内排名预计将分别至第19名和第3名。
更重要的是,此举也将拓宽招商轮船的资本运作途径,为之后的发展争取空间。招商轮船在分拆方案中表示,本次交易后,招商轮船将拥有“不定期船(油气 运输+干散货运输)”和“班轮(集装箱运输+汽车滚装)”双资本运作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为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招商轮船还提到,未来公司班轮板块也可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进行产业并购等各项资本运作。
近年来,国务院、证监会、上交所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 司监管的意见(试行)》。2024年4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资本市场的产权定价和交易功能,拓宽并购融资渠道,丰富并购支付方式。
此次交易,也是上述新“国九条”出台后的首单重组上市案例。该系列产品被官方称为英特尔第1代核心处理器,包含11个处理器(从Corei3到Corei7),具有两个或四个通用CPU内核以及不同的GPU配置,并以9W,15W和28W的TDP推向市场。英特尔承诺,与216年发布的Skylake核心(此后一直在做小的调整)以及VNNI和加密IS:指令相比,新的CPU可以带来平均18%的原始时钟性能。另外,IceLakeCPU将英特尔的Gen11图形核心与多达64个执行单元集成在一起,也将带来显著的性能。
链融资领域内有着实践经验的相关单位和机构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供应链的几个本质。
1、供应链融资实际通过对有实力核心企业的责任捆绑,对产业链相关的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针对链条上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等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提供的以货物销售回款自偿为风险控制基础的组合融资服务。通过提供链式融资,推动整个产业链商品交易的连续、有序进行。
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供应链,从而可以整个“链条”运转,使该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得以。借助银行信用支持,为核心企业配套中小企业赢得更多与大企业合作的商机。
实际就是借助大企业良好商业信誉,强大的履约能力给中小企业融资。
2、链式融资为组合关联授信,着重分析产业链内各企业主体执行合同的履约能力,围绕产业链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全过程分析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终用户等不同主体融资需求,融资融信,深入挖掘产业链的价值潜力,并有效控制银行信用风险。
3、供应链融资业务要求银行必须对企业所在行业运营规律进行深入了解和透彻分析,把“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贯穿于业务全过程,把营销工作做专、做深、做精、做细,与各企业主体(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公司、物流监管企业等进行契约组合,提供量体裁衣式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4、在核心企业责任捆绑项下,从核心企业入手分析整个产业链,着眼于合理运用银行产品,将银行信用有效注入上下游配套企业,满足其融资需求,适度放大其经营能力,推动整个产业链商品交易的有序进行,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核心企业真实履约为保障,控制产业链关联风险。
以强势企业的强大商业运作能力控制整个产业链的融资风险。
5、供应链融资并非单一的融资产品,而是各类产品的组合序列,银行根据产业链各节点的资金需求特性嵌入相应的融资融信产品组合,包括票据及其衍生产品、贷款融资及其关联产品、结算、托管、现金管理等非融资产品,形成产品集群效应。
6、供应链融资重点关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交易的连续性、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业务的封闭运作与贷款的自偿性。它将贷款风险控制前移至企业的生产、存储及其交易环节,以产业链整体或局部风险控制强化单一企业的风险个案防范。
供应链融资可称之为对重点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着眼于整个产业链对银行的价值,力图从整个产业链寻找对银行的价值回报,而绝非每个企业的个体回报。供应链融资紧盯企业所依托的经营现金流,银行的融资嵌入到企业的经营现金流血液中。
二、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详细剖析供金三种模式和四种趋势
供应链金融服务已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热潮,成为不少产业转型的新方向,B2B企业如何做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在升级换代的同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迎来发展黄金时期。
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由于对两个属性不同的侧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也不同。一起来看看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 ,会是什么样子?
1、异于传统的三个核心 城际货运平台分析城际货运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客户需求不稳定。公路货运需求地理分布不均匀。城际物流货运量高的地区集中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而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公路货需求低。货运需求地理分布不均使得跨省运输的货运司机经常难以锁定返程货物,导致空载率较高。此外,货主端需求在淡旺季存在较大波动性。城际物流市场受到电商打折促销节日的影响,每年9月至12月为公路货运量高峰期,易出现运力不足的现象。
供应链金融不是新名词,但其具体运作模式完成了演化升级,异于传统的三个核心点:业务主体、授信模式以及业务模式
1)业务主体
金融业务主体从银行到核心企业。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作为业务主体,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给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授信。而新模式下,核心企业成为了金融业务的主体,其资金来源也突破银行单一通道的限制,进一步扩展到多元非银金融机构,甚至通过自己获取金融牌照来实现资金的融通。相应的,核心企业也获得了原本属于金融机构的利差收入。
不同于市场将金融业务作为核心企业辅助性业务的主流观点,只要供应链金融可以提供更大的利润,核心企业没有动机限制金融业务发展。
2)授信主体
授信主体由原来的“N”到现在的“1”。中小企业本身直接在银行融资的难度较大,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通过核心企业的类担保获得银行融资,本质上仍是基于信用差进行资金的融通,银行授信主体既包括核心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也即是对N个企业的整体授信。
新模式下,资金方只对核心企业授信,而核心企业再基于实体交易对中下游企业授信,资金风险敞口由银行端下移至核心企业。
作为风险承担主体,核心企业也将获得相应风险溢价收益;此外,基于自身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优势,进一步获得风险定价能力的收益,实现产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
3)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O2O模式的演化。不同于一般线验、线上提交需求的O2O模式,产业链金融的O2O模式中线下因素更为核心。
线下产业因素是供应链金融的根基所在,掌握了核心渠道或具备核心品牌的企业转型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优势,其核心位置被其他企业代替的可能性较低。
线上平台的作用在于供给、需求信息匹配效率的,以及对运作效率的。而一般产业垂直领域电商均兴起于近几年,目前仍面临新进入者的潜在威胁,真正具备“护城河”特质的电商平台较少,更需深度挖掘。
2、供应链金融的生存空间:四个利差
要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立足,核心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相对竞争点,通过比较优势开拓生存空间。本小节,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存在哲学:四个利差。
维利差:信用差
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差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源头。核心企业拥有规模更大的业务规模,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高信用在资金获取上具备天然优势。
从金融体系融资的差异本质上是信用的差异,也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源头。此外,核心企业依靠自身对产业链的强把控力,拥有更多的预收账款(对下游企业)和应付账款(对上游企业),较为充裕的现金进一步增强其信用等级。
第二维利差:认知差
基于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更深认识,核心企业在风控端具备优势。金融领域核心的竞争力仍是风险定价能力,核心企业的立足之本在于其天然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获得超额风险溢价。
1)核心企业对行业具备更为深刻的认知,对行业周期以及微观运行都具备传统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
2)基于业务往来所形成的对上下游企业信息更为核心的把控。
第三维利差:模式差
不动产抵押模式具备差异化竞争实力。在国外市场成熟国家,银行所接受的企业抵押中超60%是基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动产抵押,而国内不动产抵押占到了70%以上的份额。
动产抵押对金融机构要求更高,对抵押品更需要高频次的监控及信息互通,而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趋势切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个痛点,核心企业基于自身业务把控能力、仓储能力以及互联网平台,在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融资模式上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具优势。
第四维利差:生态差
扎根于产业,供应链金融O2O生态更接地气。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核心企业更易搭建供应链融资生态。在发展成熟阶段,供应链金融将在产品、物流、仓储、资金融通等多个维度建立起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而互联网从消费到产业、从个人到企业的渗透加速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成型。与金融机构只做金融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在产品业务端对上下游企业更具粘性,且相比于产品消费端的O2O模式更具产业根基。
目前时点看,核心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优越的内外条件:深耕产业的根基、转型的动机、金融变革窗口以及互联网的极速渗透,未来的突破点在于资金端和风控模式。
3、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由于对两个属性不同的侧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也不同。产业视角下,金融业务仅作为主业的补充,其存在目的仍在于强化主业,对金融业务的体量没有过多期望;
金融视角下,供应链金融业务于传统业务转型的方向,且以金融的思维谋求业务推进。
1)金融领域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残酷市场化竞争的行业,政策上普惠金融的推进,金融市场格局迎来变数,空间足够大;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3)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仍是金融业务。资金端、资产端和风控模式是金融业务的关键要素。
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必须抓住金融业务的本质,才可以在变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领悟到核心。
资金的融通是金融业务的核心,在供应链金融框架下,资金端涉及到资源规模和价格;资产端有关行业空间大小、行业格局及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把控力;风控端则要看基本模式、产品标准化程度、仓储能力等。掌握了金融本质的核心,才能选出真正好标的。
4、资金-渠道or牌照
资金端是供应链金融的开始,中短期决定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资金规模和价格是核心看点。从资金来源上,可以分为外部渠道资金和内部资金,优劣对比应该回归到对资金成本、息差和风险的影响上。
1)外部渠道资金
外部资金运用本质仍是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信用差。供应链金融较为保守的模式,即核心企业利用自身信用优势获得外部资金,同时基于自身对中小企业业务往来形成的风控优势,针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融通业务。
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能力上的差别是信用的差别,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基础也即企业之间的信用极差。
信用极差大小决定业务空间,资金成本低,规模易触上限。在外部渠道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都作为金融机构的乙方,上没有本质差别,真正的差别在于对于外部资金的融资能力,所以信用极差的大小决定供应链金融业务空间。
核心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较为容易,同时贷款成本较非银机构融资成本要低,一般在7%-10%左右。外部融资模式下的瓶颈及资金规模,基于信用差获得的金融业务,在空间上容易受到限制,这也是产业视角下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空间持保留意见的原因。
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看,未来更看好通过获得金融牌照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的模式。
2)获取金融牌照
甄别不同牌照价值,看杠杆、看资本实力、亦看资金价格。核心企业申请金融牌照的价值在于对资金端把控力的增强,且在经营战略上相较于纯利用外部资金,更偏向于金融机构的。价值选择上,自身资本实力越高、杠杆倍数越高、资金价格越低则价值越大。
资产证券化加速杠杆释放。目前券商资产证券化已经实行注册制,同时各类资产管理平台都为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以及转让提供便利,从而加速资金杠杆的释放。若参照美国资产证券化资产规模占GDP40%的比重,国内资产证券化空间5.6万亿,核心企业在资产端的操作空间将大为。
5、产业链基础
并不是所有产业的核心企业都适合做产业链金融,在规模效应下才具备真正转型价值。我们归纳了产业端决定价值的核心要素:大行业、强控制力、弱上下游。
大行业有大空间。大行业蕴藏巨大融资需求,意味着供应链金融所具有的潜在空间,只有存在较大的金融业务空间,核心企业转型动力才更足。
除了直接的规模影响之外,大行业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越为复杂,核心企业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所具备的效率空间也越大,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优势也越为明显。
在供应链金融资产端价值判断中,“大行业”是位的,只有大行业才具备较大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价值,然后再去判断上下游企业是否存在融资需求,以及核心企业对于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
6、弱上下游:融资需求存在痛点
上下游强弱决定融资痛点程度。上下游企业越弱势,其融资需求越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融资痛点的存在是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前提。
供应链金融所要解决的正是上下游企业融资痛点问题,痛点越深,供应链金融施展相对优势的空间越大,而较为强势的上下游则意味着核心企业转型金融服务的难度越大。
传统金融机构以不动产抵押为主,供应链金融以动产抵押为主要竞争手段。一般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而以应收账款和存货方式存在的动产较多,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大。
核心企业基于实体业务往来所具备的信息优势,针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动产质押融资,形成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异化竞争格局。
7、强控制力:解决痛点能力
垄断优于寡头,寡头优于竞争。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已经在产业链中某些环节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力大小决定其对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话语权的强弱视核心企业经营业务的市场格局,垄断优于寡头,寡头优于竞争。
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话语权强,这将在两方面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1)对上下游把控力越强,相对信用极差越大,融资相对优势越大;
2)更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导能力。
工业企业对行业把控力侧重产业中上游,电商平台侧重下游。
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不同位置,将直接决定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展业领域,可从覆盖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判断价值。物流企业覆盖领域为广泛,但相对于制造企业和电商平台,物流企业业务深度较低;核心制造业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和经销商接触较为紧密;
电商平台在广度上,但由于较高的消费频次,其具备的覆盖深度,如等即是在与消费者高频次互动形成的大数据基础上展开。
8、风险把控见真章
金融竞争本质在于风险定价能力。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核心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优势的本质即在于风险定价能力的增强。电商类核心企业优势在于大数据下的信用评估体系,产业类核心企业优势在于对动产融资的把控力。
产业类核心企业风控:产品标准化+仓储能力。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价值评估越容易,同时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在资产处置上更容易,降低流动性风险。核心企业自建仓储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也是产业类核心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台类核心企业风控:大数据优势。电商平台类核心企业,拥有更高的业务频次,上下游分别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基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款以及信用融资是主要形式,风险控制主要依靠平台交易往来所形成的大数据优势,比如的风控模式。
9、行业信息化
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系统是杀手锏:行业信息化转型供应链金融。行业信息化,为特定某个或两三个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长期以来,信息化的主要利润来自软件、系统集成和系统运维三大部分,维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企业切入金融领域正成为行业标配,供应链金融研习社也为此创造许多案例。
行业信息化借助软件的推广使用,渗透到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交易中去,产生系列大数据,这些数据本身即是征信系统天然素材。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征信体系是信息化风控利器。供应链金融本质仍是金融,风险定价能力仍是竞争的为核心的内容。
按照我们在五维模型中的分析,在于传统金融的对比中,供应链金融的风控优势有两方面:大数据下的征信系统、融押标的下的标准化,显然信息化在前者具备明显优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
五维模型定价值:征信系统是杀手锏。行业信息化依托大数据,在风控端具备优势,市场空间方面视不同行业而异。需要指出的是,行业信息化一般缺少对于上下游企业的掌控力,在金融供给总体不足的市场环境中,风控以及业务实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由于对两个属性不同的侧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也不同。产业视角下,金融业务仅作为主业的补充,其存在目的仍在于强化主业,对金融业务的体量没有过多期望;
金融视角下,供应链金融业务于传统业务转型的方向,且以金融的思维谋求业务推进。
1)金融领域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残酷市场化竞争的行业,政策上普惠金融的推进,金融市场格局迎来变数,空间足够大;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3)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仍是金融业务。资金端、资产端和风控模式是金融业务的关键要素。
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必须抓住金融业务的本质,才可以在变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领悟到核心。
资金的融通是金融业务的核心,在供应链金融框架下,资金端涉及到资源规模和价格;资产端有关行业空间大小、行业格局及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把控力;风控端则要看基本模式、产品标准化程度、仓储能力等。掌握了金融本质的核心,才能选出真正好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