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4 09:21 中国工商报
2015年,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国市场主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市场准入环境持续改善,市场竞争环境总体平稳,市场消费环境总体较好,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一、市场准入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较快增长
商事制度改革与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479.8万户,比去年增长14.5%;注册资本(金)30.6万亿元,增长48.2%。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746.9万户,比去年增长11.8%,注册资本(金)175.5万亿元,增长35.8%。
市场主体发展主要特点:
(一)新登记企业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比去年增长21.6%,注册资本(金)29万亿元,增长52.2%,均创历年新登记数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新高。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比去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万户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自10月1日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以来,改革成效明显,11月、12月新登记企业数量连创新高,分别达到46万户和51.2万户。
每千人拥有企业16户。根据2014年年底总人口136782万人计算,2015年年底每千人企业量达16户,较2014年年底的13.3户增长了20.1 %。
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达1335件。随着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商标注册量也较快增长。2015年,商标注册申请量287.6万件,比去年增长25.8%。完成商标注册申请审查233.9万件。至2015年年底,累计商标注册申请量1840.2万件,累计商标注册量1225.4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1034.4万件,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达1335件,比去年1210件增长10.3%。2015年,国内商标注册申请量在第三产业增速较快,同比增长54.3%,表明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向服务型经济结构迈进。
(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在三次产业数量分别为21.5万户、64.7万户、357.8万户。其中,第三产业比去年增长24.5%,大大高于第二产业6.3%的增速。至2015年年底,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635.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4.8%,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2015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24万户,比去年增长63.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4万户,增长58.5%,金融业7.3万户,增长60.7%,教育1.4万户,增长1倍,卫生和社会工作0.9万户,增长1倍。
服务业中仅房地产业比去年下降,但第四季度增速由负转正。2015年,房地产业新登记企业8.7万户,比去年下降11%,但受利好政策影响,下半年以来降幅收窄,第四季度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5.3%。
广告业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实有广告经营单位67.2万户,比去年增长23.6%;广告从业人员307.3万人,增长13%;广告经营额5973.4亿元,增长6.6%。
(三)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新登记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436.4万户,比去年增长15.3%,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1%。其中,私营企业421.2万户,占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总数的29.3%,所占比重比去年增加1.6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1011万户,占70.4%,所占比重比去年减少1.6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4.2万户,增长10%,增速较去年增加4.3个百分点。
新设小微企业开业率达70.1%。2015年第四季度新设小微企业周年开业率达到70.1%,比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低0.8个和2.2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新设小微企业已开展经营的企业中78.7%的均有收入,所占比重比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高0.5个和4.1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8亿人,比去年年底增加3102.1万人,增长12.4%。其中,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增加最多,实有2亿人,比去年年底增加2542.8万人,占增加总量的82%。
(四)东部和西部地区新登记企业增长较快。从区域看,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在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分别为256.5万户、87.9万户、77.9万户、21.6万户,比去年增速依次为24.9%、21.1%、15.9%、8.3%。
从增速看,新登记企业增长较快的地区也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全国有13个地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部6个,西部6个,中部1个。排名前五位的是西藏、云南、山东、江苏、宁夏,分别为65.9%、53.3%、48.1%、40.6%、38.6%。
(五)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2015年,全系统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攻坚,加快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和“先照后证”改革,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改善了营商环境。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营业执照350.9万张,在社会上引起好的反响。据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189个经济体中,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84位,比去年第90位上升了6位,前年排名是96位。国务院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以及社会媒体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市场竞争环境总体平稳,案件总量和案件总值继续减少
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立足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切实加强竞争执法和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一)信用监管机制初见成效。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宽进严管、放管结合,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公示、信息归集工作,初步建立了企业信用约束机制。
企业信息公示情况良好。2013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为87.6%,2014年度为85.1%,均超过了改革前的年检率。2014年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分别为78.8%和76.9%。至2015年年底,全国352.3万户企业公示了即时信息,共807万条。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92.5亿人次,累计查询量43.6亿人次。
“双随机”抽查工作顺利开展。2015年,首次推行“双随机”工作机制,对2014年全部企业开展抽查工作。开展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抽查工作,全国共抽查企业17.6万户。开展针对公司股东(发起人)出资公示情况的定向检查,全国共抽查企业16.4万户。开展企业年报不定向抽查工作,全国共抽查企业44万户。
部门间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构建完善。扎实推进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建设,至2015年年底,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304.5万户,其中企业275万户。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全国有24个省(区、市)建立了部门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其中有17个地方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工商部门累计向其他部门提供相关信息31.6亿条。积极推进失信联合惩戒,与37个中央部门签订了相关协议,实现了对企业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对139.5万名“老赖”依法进行任职限制。
(二)案件总量和案件总值继续减少。
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1.8万件,比去年下降48.2%;案件总值71亿元,下降51.5%,罚没金额34.5亿元,下降30.9%。全年查处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主要特点是:
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案件数量降幅最大。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限制,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案件大幅减少。查处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案件4.3万件,比去年减少27.4万件,下降86.3%,成为案件总量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
无照经营问题比较突出。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7.7万件,其中无须取得行政许可而未办理营业执照的案件数量最多,为8.2万件,占无照经营案件数量的46.5%,所占比重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和误导行为案件占比呈上升趋势。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3.4万件,虚假广告、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等误导行为案件2.07万件,两类案件所占比重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
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高发。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8.7万件,占案件总数的16.8%,所占比重较上年提升6.4个百分点。其中,在“商品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和“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两类案件最多,合计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的36.7%。
网络违法行为持续增加。从近几年查处的案件情况看,网络违法案件主要为传统领域违法行为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2015年,以网络为媒介的违法广告案件占全部违法广告案件的比重为9.5%,为近5年最高;利用网络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案件占全部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比重为5.3%。
三、市场消费环境总体较好,网络购物投诉增长迅速
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把强化消费维权、改善消费环境作为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保障,以新《消法》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加大消费维权力度,促进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全年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等诉求共777.8万件,比去年增长2.6%。其中,投诉占16.6%,举报占3.3%,咨询占80.1%。消费者投诉主要特点:
(一)消费投诉数量比去年增加,服务消费投诉增幅较大。受理消费者投诉129.1万件,比去年增长11.1%。从消费类型看,商品消费投诉72.6万件,增长2.8%,占消费者投诉总数的56.2%;服务消费投诉56.5万件,增长23.9%,占43.8%,所占比重比去年增加4.5个百分点。
(二)商品消费投诉中日用百货类投诉量最多,交通工具类投诉同比增长最快。商品消费中,投诉数量前三位为:日用百货类投诉16.1万件,占商品消费投诉数量的22.1%,通信器材类投诉12.5万件,占17.2%,家用电器类投诉9.8万件,占13.5%。从增速看,交通工具类投诉比去年增长27.0%,文化、运动娱乐用品类投诉增长21.1%,通信器材类投诉增长8.7%。
(三)服务消费投诉中网络购物投诉量最多,增幅最大。服务消费投诉中,投诉数量前五位为:网络购物投诉14.6万件,占服务消费投诉数量的25.8%;居民服务投诉6.9万件,占12.1%;电信服务投诉5.9万件,占10.5%;互联网服务投诉4.7万件,占8.3%;修理维护服务投诉4.1万件,占7.2%。从增速看,网络购物投诉增长最快,比去年增长87.3%。租赁服务投诉增长45.2%,旅游服务投诉增长43.5%,文化娱乐服务投诉增长30.3%,餐饮服务投诉增长30.2%,住宿服务投诉增长29%。网络购物“虚拟”“远程”的特点导致消费者举证困难和维权成本高。
(四)成功调解消费纠纷数量稳步增长。成功调解消费纠纷93.8万件,比去年增长6.9%,争议金额37.9亿元,增长2.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6亿元,增长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