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学校房屋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竣工验收报告、维修记录等。这些资料有助于了解房屋的历史沿革、结构特点、材料使用情况等。对学校房屋进行实地踏勘,了解房屋的使用功能、使用情况、荷载分布等。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擅自改变结构、增加荷载、改变用途等情况。调查建筑的使用年限、维护历史、是否进行过改造等,了解房屋的实际使用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隐患。
结构平面布置测绘是鉴定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精 确测量房屋的实际结构布置,为后续的鉴定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测量承重结构:使用电子全站仪、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等工具,精 确测量承重结构构件的尺寸、位置和连接方式。
2. 绘制结构布置图: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详细的结构平面布置图,包括承重墙、梁、柱、楼板等构件的位置和尺寸。
3. 复核建筑图纸:将现场测绘结果与原始设计图纸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结构构件检测是鉴定工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房屋上部结构、围护结构等进行详细检查,评估构件的完好性和安全性。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裂缝检测:使用裂缝测宽仪等工具,测量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等参数,记录裂缝的分布情况和形态特征。
2. 变形观测:使用电子经纬仪等精密仪器,测量房屋部分部位竖向构件的倾斜率、挠度等变形参数,分析房屋是否存在倾斜、不均匀沉降等现象。
3. 材料强度检测:抽取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钻芯法、回弹法等方法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评估材料的实际强度。
4. 配筋情况检测:采用无损和微破损相结合的方法,检测钢筋混凝土柱、梁、板构件的配筋情况,包括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等。
围护结构检查是鉴定工作的重要补充,通过对室内外地坪、雨篷、门窗过梁等构件的检查,评估其使用状况和安全性。观察室内外地坪是否存在开裂、塌陷等现象,评估其平整度和稳定性。检查雨篷的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构件是否存在锈蚀、开裂等现象。检查门窗过梁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开裂、变形等现象。观察屋面防水层是否老化、渗漏,评估其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
抗震措施检查是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照抗震设计规范,检查建筑形体、构件布置的规则性,评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检查建筑形体是否规则、构件布置是否均匀、是否存在薄弱部位等。评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包括承重结构的布置、连接方式、节点构造等。检查房屋是否设置了抗震缝、抗震支撑、抗震墙等抗震构造措施,并评估其有效性。
结构承载力验算是鉴定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基于检测数据的结构分析,计算结构的承载力,评估其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整理裂缝、变形、材料强度、配筋情况等检测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利用PKPM系列软件等结构分析软件,建立房屋的结构模型,包括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属性、连接方式等。根据结构模型,进行承载力验算,评估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根据验算结果,评估结构的承载力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并提出必要的加固或改造建议。
可靠性与抗震性能评定是鉴定工作的总结环节,通过综合评估房屋的建筑可靠性及抗震性能等级,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依据标准: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要求,进行可靠性和抗震性能评定。
2. 评定等级:根据检测数据和验算结果,评定房屋的建筑可靠性等级和抗震性能等级。
3. 提出建议:根据评定结果,提出必要的加固、修缮或改造建议,确保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出具鉴定报告是鉴定工作的zui终环节,通过汇总上述检查、检测和验算结果,编制详细的鉴定报告,为学校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鉴定结论。整理检测数据、验算结果、评定等级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整理的数据,编写详细的鉴定报告,包括鉴定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建议等内容。将鉴定报告提交房屋检测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对报告的问题和项目进行修改和补充,直至报告通过审查。将审查通过的鉴定报告提交给学校,为学校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鉴定结论和加固、修缮或改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