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冷链物流是个起步晚的行业,这成为了早期限制冻品行业增长的壁垒。”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与运作模式大多是自成一体、封闭性较为严重,不太注重开放式的供应链管理,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都自成一派,难以形成灵敏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生态圈,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
其实,传统生鲜行业本身就存在产业链条长,散布着大量小而散的从业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等、供需失衡、生产水平落后、同质化竞争加剧、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只是此次疫情,将问题的严重性爆发了出来。
疫情下的冷链,撑起你的“吃菜自由”
突发的疫情,使全国人民都被困在家里,开始了在线办公、在线上学、在线买菜等等,人心惶惶之下,出不了门、不敢出门的人们都集中在线上买菜、囤菜,甚至到了要定闹钟在线蹲守抢菜的地步,稍微晚点便是满屏的“抢光了”、“补货中”。
在这之中,小编也有了解到一组数据:
京东生鲜,配送到家业务相对节前环比增长370%;
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量达到了春节节前单量的2-3倍;
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平台累计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0%;
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300%,近期整体订单量增加约80%。
这场买菜之战,实际是供应链之战。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生鲜电商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消费者,你能够接受一个生鲜平台总是缺货,你买的菜叶都黄了、冷冻食品都解冻了还没送到吗?显然不能。
而贯穿并支撑起整个生鲜供应链的,是冷链物流。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冷链物流在幕后支撑起全国的“吃菜自由”。供应链被疫情打乱,冷链物流也成为了市场的中转站,从盒马、京东、美团等平台订单的暴增我们便可以看出来,危情之下,冷链物流成为人们“吃饱”的依靠。一方面,生鲜食品客户可将产品放入当地生鲜云仓,及时进行低温存储,降低损耗;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库存可以对当地各个渠道进行及时补货,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疫情之下还是疫情之外,“新鲜安全”和“性价比”永远是他们选择消费的考虑因素,下一阶段的竞争比拼的便是供应链能力,从源头直采、冷链物流信息化到配送路线优化,拥有强大冷链能力的玩家更有可能突出重围。特别是互联网资本同样也在进入这个领域,以及疫情下,外卖行业的疯狂生长,都证明了冷链的机遇。